2009年,改造危房15棟;
2010年改造危房1095棟……
2012年改造危房2025棟……
2017年改造危房1735棟……
9年改造危房13350多棟,這是城市化委員會戰略合作機構上思縣在脫貧攻堅戰中創造的又一個奇跡。
上思縣地處十萬大山腹地,改革開放40年來,盡管歷經全縣黨員干部群眾多年努力拼搏,經濟社會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財政困難,依然是現實。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剛剛實現脫貧摘帽的縣,卻在“安居工程”中成果頻出,短短9年,讓數萬群眾搬進了新房安居,全國罕見。稱之為奇跡,真不為過。
安居才能樂業。在危房改造工作中,上思縣委、縣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牽掛著仍住在危房中的群眾,竭盡全力,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這項贏得民心的“安居工程”,每年都順利完成或超額完成自治區和市兩級下達的危房改造年度任務。其間,由于該縣此項工作嚴密,本著“因人而異、因地而異”的原則,補償標準不搞一刀切,得到了國家住建部的肯定和加分。
在危房改造中,補償標準是一個極其敏感的事,它的多少牽動著危改戶的神經,對打贏脫貧攻堅戰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為了確保基本的公平,上思縣把危改戶的居住地離城區的遠近、地形和現有交通等因素納入補償標準制定中,越遠的地方和交通不便的地方,尤其是較遠的山區,因運輸成本較高,實際補償標準就偏高。
“同樣是危改戶,補償標準卻不一樣,實行當初我們還是有點擔心的。但這個看似不公平的政策其實很公平,很快得到了危改戶的理解。”上思縣住建部門相關人員說。
為了鼓勵危改戶加快危房改造速度,上思縣又出臺政策,對工程進度提前的改造戶給予2000元到5000元不等的資金獎勵。“個別農村群眾有些迷信,總想挑個‘黃道吉日’動工,這樣會拖全縣危房改造工作的后腿。在出臺鼓勵政策后,危改戶摒棄封建思想,相繼提速,成效十分明顯。”縣危改辦負責人說。
拎包入住,這是很多城市樓盤或裝飾公司經常用的廣告詞。但這個只有城里人能享受的待遇,上思的少數危房戶也享受過。南屏瑤族鄉米強村北心屯的李從區是危房戶,因個人身體等因素影響,憑其個人能力已經不能完成自己的房屋改造工作。好在有了代建政策,讓他少操了很多心。
為了把這件好事辦好辦實,上思縣委、縣政府當起了危改戶的“保姆”,指派相關部門、人員和承建方幫助代理改造房屋。為了確保改造房質量,政府部門從危改戶的利益出發,監督雙方簽訂代建協議,協議每一條款都經過嚴密推敲擬寫,不留紕漏。上思縣這個“因人而異”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為了進一步保障代建戶房屋改造質量,上思縣又請自治區的建筑專家給代建方施工人員上課,傳授建筑技術。
“搬出危房,他們睡得安心,我們才安心呀!”一名縣領導坦言。
(來源:防城港市新聞網-防城港日報 記者李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