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9-10 09:32:12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張敬偉
據9月8日《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1680家上市公司合計持有投資性房地產金額首破萬億元,達到10477.12億元,這已是連續9個季度環比增長。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房價逆轉,持有投資性房地產較多的公司利潤也因此可能回吐。
A股市場像一面鏡子,折射出市場百態。雖然A股市場環境不佳,卻有那么多的上市公司投資房地產。上市企業投資房地產似乎無可厚非,只要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市場主體有自主選擇投資的選擇權,這是趨利而為,哪里賺錢就去哪里,也是資本最活躍的本性。但如果整個市場樓市風景獨好,吸引了資本流的集中涌入和市場主體的扎堆進入,那么整個市場就是失衡的,對樓市而言也是不健康的。
資本對樓市的過度青睞,也凸顯了其他產業缺金少銀,難得資金流潤澤。這說明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沉疴痼疾還沒有得到改善,也再次說明“看不見的手”的逐利慣性一直存在。這也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這輪史上最嚴的樓市調控看似遏制住了樓市炒房沖動,但從上市企業投資房地產業的熱情度來看,被調控抑制的樓市平靜只是表象。投資樓市的上市企業通過龐大的市值和利潤暴露了資本熱衷炒房的真相。
房住不炒的政策目標也被A股市場的“萬億狂歡”大打折扣。從近幾個月的70城樓市統計數據看,雖然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的房價被遏制住了,但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又漸漸起來了,而且,出現了不同線際城市調控力分段傳導的特點,這一傳導讓一些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也迅速漲到“萬元+”區間。從去庫存的擔憂到清完庫存再掀房價高企狂潮,這是否在重復以往樓市周期“宏調變空調”的循環呢?
從熱點城市市長被約談的情況來看,最嚴樓市調控政策在執行方面還是存在一些短板的——越是供給不足,越是需求旺盛,越是價格高企,越能激發炒房沖動……市場就會形成炒作風和搶購潮。因此,政策性的調控對樓市的抑制也會帶來市場的反彈。如何把握好政策調控和市場配置的平衡,依然是樓市的一大難題。
二是A股市場的低迷與投資樓市的炒作形成了鮮明對比。2015年A股市場的千股同跌,讓投資者心有余悸,之后股指好不容易突破3000點,今年再現千股同跌,股指又回落到2600點徘徊。可以說,A股市場十幾年風云變幻沒有進步。再看同期美股,延續了近十年的大牛市。
有趣的是,2006年有500多家公司持有投資性房地產金額731億多元,今年上半年1600多家A股公司合計持有投資性房地產金額高達10477.12億元。顯然,上市企業對炒房是情有獨鐘的。除了上市房地產企業,有很多上市企業也參與其中,A股市場也就多了投機性和泡沫,這樣的A股市場也是不健康的。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房價出現低迷,A股市場也會發生新的動蕩,再次帶來“千股同跌”的新災難。
股市和樓市的緊密化不僅不利于實體經濟的發展,也很容易帶來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在股市嚴監管、樓市嚴調控、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風向下,抑制股市和樓市的投機和炒房應該得到充分重視。
美國股市9年牛市孵化了一眾高科技上市企業。蘋果、亞馬遜先后市值過萬億美元,谷歌、微軟也是“準萬億美元”級別的上市企業。這些巨無霸上市企業決定了美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也為人工智能時代提供了超強的競爭力。A股市場不能原地打轉、無盡消耗,同時更不能迷失于炒房狂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