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態環境部26日消息,為提高重點區域環境監管效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生態環境部啟動“千里眼計劃”,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進行重點監管。
生態環境部環境監察局副局長趙群英對記者表示,環境監管執法是改善環境質量、營造良好生態環境的有力手段。但目前環境執法人員數量少、監管區域大、不能及時發現問題、監管效率低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趙群英說,為提高重點區域環境監管效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生態環境部于2017年啟動“千里眼計劃”,開展了熱點網格監管工作,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全行政區域按照3千米×3千米劃分網格,共計36793個。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篩選出PM2.5年均濃度較高的3600個網格作為熱點網格,進行重點監管。
前期工作結果表明,熱點網格可以將大部分PM2.5排放鎖定在較小的區域內,為集中力量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方法和途徑,提高了重點區域的環境監管效能。
根據工作安排,自今年6月起,生態環境部組織“2+26”城市全面開展熱點網格監管工作。下一步,將逐步擴大“千里眼計劃”實施范圍。2018年10月前實施范圍為“2+26”城市;10月起增加汾渭平原11個城市。2019年2月起增加長三角地區41個城市,從而實現對重點區域的熱點網格監管全覆蓋。
據介紹,生態環境部還將綜合運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理念,探索構建“熱點網格+地面監測微站+移動式監測設備”的工作模式,不斷深入實施“千里眼計劃”,細化執法監管區域,精密監控PM2.5等污染物質的濃度變化和異常時段,進一步提升熱點網格日常監管和執法檢查的針對性和精準性,提高大氣污染監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