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
粵港澳大灣區要跟國際先進的規則接軌。特別是香港自由貿易港的建設是國際高標準的,有很多成功之處。盡管深圳的GDP規模現在已經超過香港,但是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遠不及香港,我們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所以通過開放,更多的要倒逼國內的改革。我覺得練好內功是首要任務,重心是做好九個地區、九個模塊之間的協同發展,不要把重點放在用我們的體制機制去整合這個“2”,我覺得那恰恰是一種倒退,是一種開歷史倒車。我認為是未來的工作重點,應該是借力,當然也給港澳創造了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因此可以實現協同發展。
國內體制機制的優勢在于政府的規劃引領是卓有成效的,但是如果予以本位主義,往往會滋生重復建設,形成一個個馬鈴薯似的城市,互相之間不能產生協同效應,因此規劃引領是必不可少的。
要進一步挖掘創新對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推動作用。深圳的科研機構、大學等跟香港、北京、上海沒法比,但是它有體制機制的優勢。所以,不僅僅是區內,區外全國范圍內的資源整合,乃至全球范圍內開放性的科技創新平臺的合作至關重要。
要采取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雙輪驅動,推動大灣區的生產要素有機整合、自由流動。大灣區的金融合作,要作出一個樣板,未來空間是巨大的。建立和完善一種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滿足于企業的多元化的、多樣性的融資需求,滿足老百姓多樣化的金融消費和投資需求,這是一個核心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