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機遇,按照“十二五”目標及省委提出的以“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主基調,重點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和城鎮化帶動戰略,大力提高農業產業化和服務業發展水平等戰略部署的新形勢下,惠水縣結合縣情實際,因地制宜發展縣域經濟推進“三化”進程,努力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推進城鎮化帶動戰略
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必須發展鄉(鎮)經濟,形成城鄉一體化,以城市發展帶動農村發展。“十二五”時期,國家將加大協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力度,尤其是啟動實施的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將對包含貴州省在內的西部地區繼續保持較大的投資強度,牢牢拼搶這一歷史機遇,加快改善各項基礎設施,既為當前的經濟發展保持強有力的投資拉動作用,更為今后惠水經濟的加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交通項目方面:著力抓好在“十二五”期間全部建成通車的6大外聯通道建設,即惠水-貴陽無障礙大通道,形成加快惠水全面融入黔中經濟區;惠水-貴陽高速公路,形成往北加速融入成渝經濟區;惠水-都勻高速公路,形成往東融入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惠水-安順高速公路,形成往西融入西部旅游經濟區;惠水-興仁高速公路,形成進云南融入東盟自由貿易區;惠水-羅甸高速公路,形成往南融入北部灣經濟區的交通運力優勢格局。抓住這幾條高速公路貫通新機遇,著力打造轄區內的匝道口小城鎮建設,發展壯大縣域經濟。
在水利建設方面:根據水源點情況,制定保護與面向城鄉群眾生產生活用水需求的建設規劃。其中,既包括農村的生產生活用水,也包括能預見未來城市發展規模的城市生產生活用水,以及抓好各個產業園區規劃發展需要的供水規劃與建設,抓好相應的電力、通訊等方面的規劃與建設。同時,積極實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爭取在五年內完成漣江河、蒙江河河道防洪治理工程,防治洪水、有效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升縣城城市品位和推進城鎮化建設。
在教育事業發展方面:一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完善教師宿舍、學生宿舍、學生食堂等硬件設施建設,抓好教師隊伍建設。二是通過城鎮化建設,規劃布局健全各類適宜現代發展的學校,如:特種職業技術學校、幼兒園、大中專院校等職業技術培訓學校。
在環境保護及招商引資方面:根據惠水及周邊的資源,多引進一些高新產業的技術廠家,合理布局好城鎮建設與工業發展格局,通過城鎮建設、產業化的合理布局,基礎設施的配套完善,環境的治理,工業的提升,最終實現輻射帶動周邊經濟,吸引更多外商到惠水投資發展。
推進工業現代化
做好以長田山地工業園區為抓手的工業經濟板塊。惠水的長田山地工業園區距貴陽市區僅28公里,總規劃面積53平方公里,毗鄰貴陽花溪并處于長順、羅甸到貴陽的節點,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加之規劃貴陽-惠水高速公路的開工建設,長田山地工業園區具備了快速做大、做強的巨大潛力。在通過規劃建設,歸行劃市、新建一批大型專業市場和交易中心以及物流園等,促進傳統服務業和現代物流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推動商貿物流業融合發展,著力打造面向黔中經濟區的商品物流、集散基地。
積極搶抓“黔中經濟圈”發展戰略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歷史發展機遇。在明確招商引資工作作為全縣黨政一把手工程,抽調精兵強將充實和加強招商引資部門干部隊伍建設的同時,積極開展網上招商、以商招商、外出招商、駐點招商等,務求取得實效。在切實加快推進以產業園區為重點的硬環境建設的同時,高度重視軟環境的建設,把正在開展的“三個建設年”活動與著力建設服務政府、法制政府、效能政府、誠信政府,努力營造親商、愛商、敬商、安商的環境和創業、創新、創優的良好氛圍有機結合起來,真正實現靠環境招商。
著力推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采取“一廠一策”、“結對幫扶”等方式關心、幫助現有民營企業的培育和發展;合理引導企業走聯合、兼并、重組和上市融資等路子,創新發展方式,堅持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努力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積極推動現有企業快速做大做強。通過工商聯、商會、非公協會等社團,充分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幫扶出一批適合地方發展的本地企業。
推進農業產業化
發展現代高效農業,走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路子,惠水縣相對具有較好的基礎和良好的發展前景:一是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態資源,加之地質條件和生物的多樣性,有利于抓好各類種植、養殖業的發展;二是調整產業結構,有效實施土地流轉,打造以“田園風光”為主線的花卉種植示范基地與旅游景點、“農家樂”相配套,形成以體育休閑度假、避暑納涼、旅游觀光等游覽健身之地。
在“十二五”期間要借助6大外聯通道的建設,力求把惠水打造成融入黔中經濟區的生產生活基地,瞄準黔中經濟區的米袋子、菜籃子、餐桌子,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公司+農戶,以及承包地的有序流轉等方式,發展生態高效、附加值高、規模化、特色化的種植、養殖項目,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打造成面向黔中經濟區的休閑旅游度假示范基地,通過開辦農家旅館、“農家樂”餐飲等方式,使豐富的農副產品“生變熟”,實施“農副產品價值倍增工程”,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引進和培育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拉長農副產品產業鏈,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的規模化、品牌化水平,擴大農副產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