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科研活動不受干擾?怎樣讓領銜科學家真正說了算?科研項目評審如何更高效?
日前,針對科研管理中的突出問題和一線科研人員的訴求,中國科學院從科研項目管理、資產財務管理以及人才計劃管理等3個方面,提出了進一步落實“放管服”改革、建立綠色通道的10項具體改革舉措。
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秘書長鄧麥村表示,此舉旨在為科學家開辟綠色通道,加快解決束縛科研人員手腳的許多管理問題。
簡化先導專項立項審批程序,縮短立項周期
2011年至今,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簡稱先導專項)共啟動實施了40多個先導專項,取得了量子通信、暗物質探測衛星、萬米深海科考等一系列重大成果。
最新的改革舉措中,針對先導專項管理的多達5項。
中國科學院發展規劃局局長謝鵬云說:“先導專項是中科院自主部署的一個專項,產生了很多重大成果,所以我們將其列為‘放管服’改革的重點。”
此次5項新舉措將從多個方面為先導專項管理“松綁”,包括簡化立項審批程序,優化預算編制和評審,建立立項咨詢論證綠色通道和中期檢查綠色通道,以及優化財務驗收。
由于先導專項的重要性,此前中科院對每一個項目的立項都嚴格把控,一般都是要通過兩次院長辦公會議討論。一次是審議專家咨詢論證結果,決定是否立項;另一次是審議立項之后具體怎么開展,怎么去做。謝鵬云說:“為了縮短立項周期,我們將把2次審議合并為1次。”
“這樣做也減少了科研人員來回奔波的辛苦,同時也降低了管理成本。”鄧麥村說,“其實我們的科學家在研究論證為什么時,就已經把怎么干想明白了。與其分兩次審議,不如干脆合并成一次。”
對已產生廣泛影響的重大研究成果,或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特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的立項建議,中科院將為其建立綠色咨詢論證通道,也就是說經院主要領導同意,可免除立項咨詢論證環節。
謝鵬云說:“已經被國家認可或已進入國家重大項目,就說明已通過了國家頂級專家評審,我們就沒有必要再進行一次評審。需要說明的是,這個綠色通道本身是簡化環節,而沒有降低管理水平。”
下放800萬元以下資產使用和處置權,推進智能報銷
此次針對資產財務管理的新舉措有兩項:一是下放800萬元以下資產使用和處置權。二是加強財務管理信息化,推進智能云財務決策支撐平臺開發和推廣應用,實現手機識別、智能報銷的過程,推動財務流程的網絡化和自動化。
鄧麥村表示,此次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具體目標,就是要盡可能地給研究人員減輕行政的負擔,減輕立項過程大量寫材料的負擔,騰出更多的時間讓他們從事科技創新,最大程度來釋放科技人員的創新活力。
中科院能夠進一步落實“放管服”改革,推出這一系列新舉措,是因為在此之前,中科院已經通過多年的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鄧麥村說,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在實施“率先行動”計劃中,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研究所分類改革,完善院所兩級治理結構,大力度改革項目管理、資源配置、人力資源管理、科技評價等,把能夠下放的管理權限盡量下放,把能夠簡化的流程環節盡量簡化。充分保障科研和管理自主權,大幅減輕了科研人員的負擔,有效激發了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
在接下來進一步的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如何確保“放得下去,管得好,服務得好”?
“放就是要盡量放權,管就是監管要到位。不是說管得越細,把權力攥在手上就能管好,放完之后不監管,也是不行的。必須在管理制度的框架內做好服務,而不是無原則地去服務。” 鄧麥村說,“之前的改革實踐已經證明,我們要充分相信絕大部分科技人員,都會在國家法律法規制度框架內來開展他們的科技創新活動。”
謝鵬云說:“研究所的人力、資金、科研基礎條件資源配置及相關管理等,都可以通過中科院的ARP網上系統實現監管。”
據介紹,下一步,中國科學院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擴大自主權和“放管服”改革的要求,把“少跑一趟、少等一天、少簽一次”作為每一項改革的具體目標;把科研人員滿不滿意、受不受益作為檢驗工作的主要標準;加快體制機制改革,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縟節,讓科研人員少一些羈絆束縛和雜事干擾,多一些時間潛心科研和自由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