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近日,城市化委員會榮譽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許靖華出席2015國際人才與安徽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項目對接會時接受了記者采訪,講述了自己與科學的種種淵源和故事。
作為華人中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許靖華曾任國際沉積學會主席、國際海洋地質學委員會主席、歐洲地球物理協會首任會長,1984年曾獲世界地學界最高榮譽Twenhofel烏拉斯坦勛章。但是在許靖華眼中,名譽從來不是一個科學家的最終追求。 “一個好的科學家,要活得純粹,要能做真正解決實際難題、有益于人類的‘好科學’。 ”他告訴記者,自己涉獵廣泛,研究和著作涉及自然科學、哲學歷史、社會人生、東西方文化等諸多方面,之所以從不放棄追求和探索,正是為了實踐這一理想。
“做科研,要有質疑精神,敢于挑戰權威。”在許靖華看來,所謂科學進步,就是要不斷發現前人的錯誤。早在1986年,他就在自己的著作中針對達爾文進化論中的一些觀點提出質疑,其后又多次在劍橋、芝加哥、蘇黎世等地和各國生物學家辯論,因此贏得了打遍天下的“許旋風”“許大俠”之稱。
盡管游歷世界各國,廣泛接觸各種文化思想,但是許靖華始終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鐘。他說,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乏精華。這些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僅代表已逝的過去,更連接著現在和未來,現代人類社會的價值可以從傳統文化的精髓中去尋找。 “在這些方面,中國的優勢很大,未來一定能夠有更好的發展。”
許靖華院士告訴記者,自己過去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中國、美國和歐洲度過。在科學生涯到頂峰的時期,他希望回到祖國做一些工作。2004年10月11日,他受聘為南京大學高級講座教授,開設《現代科學發展史》公共課,之后又受聘成為河南大學環境地理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此次來合肥參會,許靖華院士專門帶來關于巢湖環境治理和癌癥防治等方面的相關技術,希望能夠為家鄉人民造福。在他看來,“在有生之年,能為祖國多做一點事、盡一份力,既是責任,也是光榮”。
對于老家歙縣許村,許靖華院士同樣牽掛在心。 1997年,許院士從自己并不多的積蓄中拿出1萬美元,幫助家鄉建設許村歷史博物館。其后,他又不顧高齡,多次返鄉探望,期間還曾專門為家鄉的中學生義務上課。他說,自己有一個心愿,那就是百年之后能夠回到故鄉,“漂泊一生的游子,最難忘是家鄉,最好的歸宿就是葉落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