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這幾天,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副院長、城市化委員會委員李迪華的一個演講被刷屏了,如今在網上的點擊率顯示已經有超過100萬人觀看。
這篇題為《“與人為敵”的人居環境》的演講,將問題指向如今的市政建設中違背常識之處:城市進行改造之后,人行道只剩下很窄的空間,最窄的地方不到30厘米;一個自行車把手出現在人行道護欄上,孕婦行走時包掛在上面絆了一跤;新修好的大學食堂樓梯旁砌了個高臺缺少一個護欄,學生擁擠時會十分危險;只要下雨,城市的步行道就會變得無法行走;超大尺度的廣場;呈波浪狀的路……這些細節都是這位北大老師所不能忍受的。
李迪華認為,我們的城市建設基本從改革開放才開始有,積累的經驗也不過四十年。而這些年里,城市人口每年以1%的速度在增長,相當于我們每年要對一千多萬人口提供住宅和城市公共設施環境,首先讓人有地方住,有路可走,能夠做到這點已經是非常輝煌的成就了。
在李迪華看來,人是最重要的,我們的城市就是要滿足人的基本訴求。他說,城市是一個高密度的人群聚集地,既然城市是以“人”為核心的,那我們在設計過程中,是不是做到了呵護人?照顧人?這應該是衡量我們城市設計的一個基本出發點。尤其是城市公共環境,它是政府為市民提供的公共產品,或者叫公共服務,所以我們的城市環境質量就代表了政府服務水平或者服務品質,它絕對不是一件小事情。
李迪華從事相關研究教學已滿20年。據說每個學期,他帶著學生租上輪椅、嬰兒車,走到大街小巷去體驗,體驗城市里平時感受不到的細節,他們總結出四個字:寸步難行。
“從業人員的眼睛里不能容忍沙子,如果設計者是寬容的,能夠包容問題的,那就完了?!痹?0分鐘的演講里,李迪華講述著大家司空見慣的生活細節,他會使用一連串疑問和反問,旨在強調一件事——喚醒人們發現和察覺這些問題,然后表達出來。“你的善良必須要有點鋒芒,不然就等于零?!?/p>
李迪華說:“為愛你的和你愛的人去推動城市人居環境的改變。”
“經過30年的努力,我們的城市終于被建設得充滿危險!”欲知詳細文字圖片及視頻內容可參見http://news.ifeng.com/a/20180613/58697284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