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是最好的季節。春花盡,夏荷起。但對于大學校園來說,6月則是傷感的季節,醉笑三千場,最后還要訴離殤。所謂“離殤”,就是畢業。
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820萬人,再創歷史新高。
雖然“最難就業季”還是會像往年一樣出現在新聞標題中,但隨著天津、南京、西安等20多座城市出臺了一系列“搶人政策”,2018年的畢業季又會有什么不同?
去哪里?做什么?怎么辦?面對“畢業三問”,中國新聞社主辦的國是論壇14日邀請了教育行業與人力資源行業多位專家圍繞“畢業生,拿什么歡迎你?”展開了討論。
畢業生要做到森林里捕食的鳥
近期,天津、南京、武漢、成都、西安等20多個城市接連出臺了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有的送房、有的送錢、有的送戶口,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這讓昨天還發愁“畢業即失業”的高校畢業生們,一夜之間就變成了各個城市爭搶的對象。面對“人才新政”的誘惑,畢業生們該如何“安放身體與靈魂”?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國是論壇上告誡大學生,不要哪里搶,就到哪里去,更不能跟著潮流走。“畢業生一是要認識自己,二是認識政策,三是認識到這個時代自己能做些什么。”
畢業生首先是要認識自己在哪方面有優勢潛能,“當認識不到自己的時候,很難確定到哪兒去工作”,只是看哪個地方給多少錢,哪個地方給住房,這些不應該是做決定的關鍵因素,只能算一個前提條件。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優勢潛能,做與自己優勢潛能相符的工作。
其次,對于如何選擇城市,儲朝暉認為,畢業生要對各地方出臺的政策以及環境做分析。“各個地方政策,有一些是造林政策,有一些是投食政策,當投食政策中投食的人有一天不在了,或者不投食了,你吃什么?”因此,要就各個地方的環境與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比較一下,哪個城市的契合度更高。
最后,還要認識到這個時代自己能干什么。儲朝暉說,很多青年人過于理想,說話頭頭是道,但到一個單位去工作往往眼高手低。畢業生應該找一個相對來講,在這個時代與自身優勢潛能匹配,且可以長久穩定做下去的事情。
北京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副會長、中國四達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專家周曉凡表示,人工智能來了,畢業生也應該考慮未來社會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替代誰,不替代誰。把握時代趨勢很重要。
“要做能夠到森林去捕食的鳥,不要做簡單去被投食的鳥。”儲朝暉說。
城市該靠什么引人留人?
一波人才新政,帶出了一個城市發展的關鍵命題。城市該靠什么吸引人才,又該靠什么留住人才?
多個城市發布的“人才新政”,放出了“給戶口、給錢,甚至送房”的大招。但“人才”怎么想?
對外經貿大學的一份調查顯示,戶口并不是學生的關注點。數據顯示,32%的人重視發展空間,29%的人看中就業機會,只有18%的關心能否落戶。在城市選擇上,67%的學生了解和關注了各地出臺的人才新政,但52%的學生表示,“生源地出臺人才新政,更愿意回去就業”。
換句話說,相比一個政策優惠的陌生地,畢業生更愿意選擇一座自己熟悉或更有發展潛力的城市。
與該調查結果相似,另一份調查報告也顯示,作為高素質人力資源的大學生,最看重薪資水平(64.3%)、發展空間(59.3%)和城市大小(43.9%)。相比之下,落戶政策(28.8%)以及激勵補助(13.0%)排位偏后。
這意味著,各地在人才引進的時候不能只拿戶口說事,更重要的是應該從提升城市軟環境。比如,提供良好的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讓人才無后顧之憂。“戶口有一定效用,但長期吸引力不大。”
相對于人才引進,更重要的是如何將人才用在最合適的位置,這才是人才引進的真正內涵。現實來看,絕大部分城市都有人才焦慮,但是否有相應的就業崗位匹配,需要打個問號。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韓民表示,城市重要的是考慮怎樣去留住人才,怎樣給人才創造一個能夠不斷成長、不斷發展的環境。這就要求,地方創造一種優良的政策環境、制度環境、社會環境,這比承諾優惠條件更重要。
魚無定止,淵深則歸;鳥無定棲,林茂則赴。
有觀點認為,可以通過建立項目與人才引進一體化的“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模式,引進科技含量高、有高層人才支撐、在行業內處領先水平的高端項目,發揮項目對高端人才的帶動作用,實現項目與人才有機對接。
城市人才引進的出路在于實施差異化戰略。如杭州的互聯網人才吸引應歸功于長期的商業文化底蘊和“浙江模式”厚積薄發;武漢有光谷等較為先進的光電和生物產業,華為、小米又在建新的研發中心,傳統或新興制造業都有機會蓬勃發展;鄭州計劃建設高端裝備制造基地、新材料基地和通航產業基地具有地域特色和競爭力。
只有把城市的比較優勢發揮出來,根據合理的資源招來人才,形成產業鏈人才鏈,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形成人才競爭力。
中國新聞社編委、經濟部主任俞嵐在國是論壇上表示,畢業有兩層含義:一是成熟,代表畢業生通過學校的教育,學會了如何思考和判斷,并作出選擇;二是開始,代表畢業生將開啟人生新階段,完成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
俞嵐認為,城市也應有兩層含義:一是成熟,從粗放型發展向精細化發展轉型,城市不僅要容身還要容得下生活;二是開始,以杭州、成都、西安、鄭州為代表的熱點城市開始越來越有吸引力,所以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的城市化進入了新階段。
當離歌響起,愿所有學子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如初少年;當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向前,愿所有城市歷盡繁華,仍能安放身體與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