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6-11 15:39:25
來源:光明網 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今天(6月11日)有媒體報道說,為解決好因病致貧返貧問題,按照中央政策要求,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結合實際需求和醫療服務及保障水平,擴大專項救治的人群及病種范圍。因此,許多地方大力推進健康扶貧工作,提高了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報銷水平。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兜底工作是推進并落實健康扶貧工程的重要內容,是實施精準扶貧、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的重要舉措。但是,“個別并不充分具備條件的地方,‘超能力’實施救助政策。過度兜底導致怪相頻出,貧困患者住院‘賴床’不走、小病大治,兒女想辦法與父母脫離關系,甩包袱給政府……”“由于看病住院的貧困人口激增,加之報銷比例大幅提高,醫保基金支出的增速明顯快于籌資的增速,許多貧困縣醫保基金突破了警戒線,‘兜底’吃力”。
如此一看,大病兜底哪里還兜得住底,醫保基金支出面對的簡直就是無底洞。按照上述報道所描述,大病兜底也好,醫保基金也罷,都面臨著十分復雜的實際情況。報道援引“一位縣衛計局局長”的話說:“不管看啥病就掏那么點錢,甚至不掏一分錢,貧困戶小病也想大治。一些患者賴床不走,導致真正需要醫療資源的人進不去。說實話,醫院希望有這種病人,現在藥錢掙不了,醫院只能靠床位費和服務費,但是政府不希望這樣。”而報道援引的“一位干部”所“透露”的情況就更加不堪:“有的貧困戶在家沒事干,一算賬住院不花錢反賺錢,至少能省下電錢、煤錢,還夠一天吃飯用的,導致縣醫院內科住院的人多得住不進來,住進來的又不走。政府發現這事辦壞了,2018年立即叫停。”
報道稱,“一些貧困人口‘被慣壞’,能‘賴’政府一點是一點。一位扶貧干部無奈地講,按照大病兜底政策,政府想盡辦法讓貧困患者年個人自付部分不超過三五千元,可縣里卻有幾十戶人連這點錢也不愿出,惡意拖欠醫療費用,需要動用各種方法來催款”。“一些基層干部群眾認為,政府想辦法讓貧困患者看得起病,這是得民心的好事,但兜底不能兜得沒了底線,制定政策不可只為解決眼下問題而不考慮長遠,建議盡快研究形成符合實際、可持續的長效機制。”
上述報道所描述的事實,其實不僅在貧困地區,在非貧困地區也同樣存在。不過,上述報道所引述的“一位縣衛計局局長”、“一位干部”、“一位扶貧干部”和“一些基層干部群眾”所說的話,卻正說明貧困地區的大病兜底兜不住底的原因,恰恰不在那些“賴床不走、小病大治”、為了省下電錢煤錢的“在家沒事干”的貧困戶、“‘被慣壞’,能‘賴’政府一點是一點”以及惡意拖欠醫療費用的“幾十戶人”。如果大病兜底政策在制度設計方面連這些道德風險都沒有考慮到,在制度執行層面連這些情況都應付不了,在資金保障上連這樣的“意外”都承受不了,那么,好事辦不好、好事辦壞的責任究竟在哪里呢?
好事辦不好、好事辦壞,反過來說好事不是好事,甚或將好事視為壞事,當成把人“慣壞”、讓人惡意叢生的壞事,由此停辦好事,最后得出結論說好事的受惠者不配享有好事……這樣把好事辦壞辦砸的過程,如果有問題的話,問題在哪里呢?
不要說貧困地區,就是在北上廣等中國最發達地區,其醫療保障水平究竟如何,是每個人心中都有數的事情。不論貧困還是發達地區,繼續提高醫保水平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