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給災區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對災區及四川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重大影響。四川新聞網記者今日從四川省統計局了解到,十年來,地震災區著力鞏固和發展災后恢復重建成果,認真落實《汶川地震災區發展振興規劃》的各項要求,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大力提升災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產業發展,著力改善民生,災區經濟發展振興成就顯著。
其中,城鄉建設進度加快,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十年來,災區深入實施“兩化”互動、城鄉統籌發展戰略,優化城鎮布局,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城鄉面貌和人居環境煥然一新。
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圍繞助農增收致富和全面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從2013年開始在災區實施新農村建設扶貧解困、產業提升、舊村改造、環境整治和文化傳承“五大行動”。災區鄉村建設成效顯著,德陽市建成孝德年畫村、金花玄郎村等100余個特色生態的聚居點;安州區2017年新建幸福美麗新村35個,總數達到128個,創建省市級“四好村”44個,總數達到73個;平武立足“千年古龍州·華夏報恩城”定位,推進城市修編和農村美化,2017年新建幸福美麗新村30個,桅桿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稱號。
城鎮化建設進程加快。以地震重災區6個市(州)所轄的95個城鎮為重點實施“百鎮建設行動”,提供省級財政支持、單列用地指標和工作人員編制等方面保障,優化試點城鎮的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災區一批重點中心鎮已建設成為地域文化特色鮮明的旅游、工業、商貿小城鎮,并成功申報全國重點鎮。2017年末,39個重災縣常住人口1618.8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74萬人,城鎮化率達到47.8%,比2008年提升11.8個百分點。都江堰市、江油市、廣漢市、什邡市等2017年城鎮化率分別達到59%、57.1%、52.3%、51.0%,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大力實施災區交通發展振興規劃,完善路網布局,紅原機場建成通航,成蘭鐵路、汶馬高速加快推進,立體交通網絡加速成形。都江堰市大力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市功能提檔升級,市內旅游客運專線、“三繞”都江堰段開工建設,快鐵離堆支線、環山旅游公路、成灌高速崇義立交等建成投運,市區智能交通主體工程逐步完善;安州區2017年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9億元,完成農村天然氣管網鋪設290公里,新建村組道路158公里,獲評全省首批“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災區水利、農田、輸電等各項基礎設施與災前相比大幅提升,為經濟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