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4-24 11:06:37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子 長
嗆得人無法開口說話的露天垃圾焚燒煙霧,一不留神掉下去就可能奪命的“垃圾沼澤”,媒體曝光后依然有垃圾從其他地方源源不斷運入……央視《經濟半小時》日前聚焦正在一些地方上演的“垃圾圍村”現象。令人觸目驚心的場景、多頭管理導致無人負責的嚴峻現實,凸顯了這些地方垃圾處理和鄉村人居環境治理之困,暴露了當下鄉村振興的短板。
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是貫徹鄉村振興戰略的應有之義。中共中央、國務院今年1月印發《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將“農村美”與“農業強”“農民富”并列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三大目標,強調“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新格局,突出了鄉村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極端重要性。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明確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因此,各級地方政府不僅要嚴肅對待“垃圾圍村”,更應該以此為契機,拿出真招、實招,別在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的問題上拖了后腿。
農村垃圾處理,是一個涵蓋新時代農村農業發展多層面的代表性問題?!袄鴩濉钡某霈F,與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導致垃圾產生量迅猛增加有關,與當地生產生活方式和廣大群眾的環保意識有關,與這些地方垃圾處理技術能力和監管體系有關,與這些地方公共產品和服務投入力度有關,甚至還與缺乏法治觀念和責任意識的違法違規者向這些地方偷排、傾倒有關。然而,無論有多少“客觀因素”“現實困難”,都不應該有“等靠要”的懶政心理,不應該有節目中一些部門負責人流露出來的那種“聽之任之”的態度,不能走“先破壞后治理”“只重經濟數字不重生態環境”“只為眼前利益缺乏長遠打算”的老路。
群眾抱怨了就挖個坑隨便埋一埋,垃圾成山了就放把火隨便燒一燒,這樣不負責任的處理方式,說明“垃圾圍村”首先是一個威脅群眾健康的生態環境問題。由于缺乏分類處理,很多可供制作肥料或回收的垃圾一股腦被“掃地出門”,不但浪費大量可供循環利用的資源,更威脅到當地水土資源安全、加重生態負擔,說明這還是一個涉及打造循環經濟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社會問題。能否引導農村群眾樹立與時俱進的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生產生活習慣,能否充分調動農村群眾自治,以及與社會各方力量協同行動的積極性,則充分考驗著地方政府的執政理念和治理水平。
相比于節目中當地相關部門的所言所為,我們還看到了另一些地方政府的努力和成功經驗。有的地方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依托精通垃圾分類的保潔公司建設垃圾再生館,以市場運作方式從源頭上破解垃圾分類難;有的地方采取“農戶一次分類+村保潔員二次分類”的模式,實現了農村垃圾的大幅減量;還有的地方通過建立“紅黑榜”“曝光臺”等獎懲機制,倒逼村民自我管理、相互監督,大大提高了廣大群眾垃圾分類的自覺性。這些舉措驗證了一個道理:辦法總比困難多,各級地方政府只要以負責任的態度,不斷創新治理方式,完全能找到符合自身實際、多種多樣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方式方法。
空氣里有沒有惡臭、村頭是不是垃圾飄舞,生態環境的好與壞是每一個人都能親身、直觀地感受得到的。各級黨委、政府應該切實把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生態責任擔起來,以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為抓手,將經濟優勢、發展優勢轉化為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推動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的有機統一,兌現綠水青山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