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底,中國城鎮化率已達58.52%,城鎮化帶來的機遇與問題,包括城鎮化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大城市治理以及城鄉協調發展等,引來越來越多的關注與探討。
在10日的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中國城鎮化的‘城市群’模式”分論壇上,與會嘉賓認為,就業的機會、較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環境等等都是吸引人們流入城市的重要因素。
“城市群”需要治理機制
近年來,決策層就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我國城鎮化水平快速提高。同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高于城鎮居民0.8個百分點。
當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和規模的時候,會產生污染、擁堵等各種問題,迫使城市進行產業轉型,提高服務業在經濟中的分量。這不僅是中國面臨的問題,很多發達國家都經歷過。
日本前總務大臣增田寬談到,日本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高速工業化帶來了資源、環境以及勞動力成本問題,隨后將工業轉移到亞洲其他國家并發展第三產業,但即便如東京這樣的大都市,仍然存在不少問題,貧富差距擴大、老齡化嚴重、社會保障不足等。
2014年3月,《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正式發布,明確提到特大城市要適當舒緩經濟功能和其他功能,推進勞動密集型加工業向外轉移,加強周邊基礎城市連接,推進中心城市功能向1小時交通圈擴散。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首席經濟學家李鐵認為,中國的最大難度是發展不平衡,一大部分地區屬于工業化的前期,還有一部分地區屬于中期,還有一部分屬于中后期,“我們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去推動產業的再分配。城市群地區的成本在上升,如何利用產業重塑發揮中小城市的活力?這是我們面臨的問題。”
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斯蒂芬・格羅夫(StephenGROFF)認為,要有一個集中化的治理機制,包括收入、預算的權限、規劃能力等,還有可能需要跨越三四個不同的市政府來統一投資,使得這些決策能夠做出來。“城市群在亞洲爆發式的增長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交通問題,可能它們GDP增長的速度還不及它們碳排放的增速。而東京比較成功,我覺得原因在于東京有一個中央的部委來負責城市群的規劃。”
城鎮化不會導致鄉村衰落
隨著城鎮化的推進,農村人口不斷減少是否會導致鄉村衰落,成為很多人關注的問題。
增田寬持樂觀態度,認為恰恰是因為勞動人口少,正是農村提高收入的機會。推進農村的發展,需要改變的是生產方式,改變市場營銷方式等,來提高農村農產品的附加價值,進而提高人農民的均收入。
保利集團董事長徐念沙稱,鄉村發展必須依靠城市。城鎮化產生的效果首先在于吸引了鄉村富余的勞動力,勞動率生產力的發展既能夠消除貧困人口,也能夠消除周邊的貧困環境。李鐵補充道,城市多元化的需求刺激著農業的調整和升級,農產品消費多元化同樣使農村離不開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在擴大對外開放的情況下,國外投資者對在華投資機會的關注也明顯提升,而城鎮化更被他們視為是“必勝的押注”。
在另外一場“改革開放40年”的分論壇上,法國前總理拉法蘭稱,自己每年都會來中國六七次,最大的感受就來自于不斷變化著的城市;全球各國都面臨著農村發展的問題,而中國正極大推動著新城市、新生活方式的改革。“中國沒有去復制西方的模式,而是在創造自己的增長方式,這非常重要。因為如果中國做得好,我們就能更好地了解到新的增長模式。”
澳大利亞前外長鮑伯・卡爾(BobCARR)也表示對中國城鎮化的關注,“中國城鎮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城鎮化進程持續推進,這在很多境外投資者看來會是必勝的押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