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規劃的潮流——新城市主義理念
城市規劃是人類為了在城市的發展中維持公共生活的空間秩序而作的未來空間安排的意志。城市規劃的根本社會作用是作為建設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據,是保證城市合理地進行建設和城市土地合理開發利用及正常經營活動的前提和基礎,是實現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的綜合性手段。
近年來,大城市紛紛興起新城規劃和建設的高潮,以此來擴展原有的城市空間,樹立城市形象、疏散人口、轉移產業。但是當人們走在城市寬闊的柏油路上,為如何穿過兇猛龐大的車流,安全抵達彼岸而躑躅、為商業街繁華背后的浮躁而嘆息、為灰色的城市和天空感到惋惜的同時,我們不禁要追問,為什么我們的城市總是“千城一面”,毫無特色?為什么我們的城市失落了對歷史和文化的尊重,甚至連痕跡都難以找尋?我們的城市生活原本是什么樣子的?城市是否也應該回歸它原來的模樣呢?對此,北塘建設者們選擇新城市主義來作為這所小城城市建設本意的回歸。
“新城市主義”作為一種旨在再造城市社區活力的設計理論和社會思潮,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在美國興起的,核心人物是彼得•卡爾索爾普(PeterCalthorpe)。其基本理念是從傳統的城市規劃設計思想中發掘靈感,并與現代生活的各種要素相結合,重構一個被人們所鐘愛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氣息的緊湊性鄰里社區來取代缺乏吸引力的“郊區模式”。其主張塑造具有城鎮生活氛圍、緊湊的社區,以取代郊區蔓延的發展模式;主張恢復都市地區中的現有城市中心和市鎮,重新配置無序蔓延的郊區成為具有真正社區和多樣化的城區,保護自然環境,以及保護已有的傳統遺產。提倡社區應該在使用和人口上多樣化;社區設計應該為步行和公共交通以及汽車服務;城市和城鎮應該由物質環境明確的完全開放的公共空間和社區機構構成;城市地方應該通過適應地方歷史、氣候、生態和建筑實踐的建筑和景觀設計來形成。
二、北塘規劃新模式—以人為本求和諧
北塘在城市規劃過程中,秉承了新城市主義的規劃理念,注重城市建設本意的回歸,尋找到人與城市、自然和諧相處的未來城市發展模式。新城市主義理念、現代都市田園風格和以人為本、近人尺度的城市內涵,三大核心思想將成為未來北塘建設發展的主旋律。
北塘是濱海新區向北拓展的戰略要地,是建設綜合生活服務配套區及旅游集散中心的最佳位置;區域湖泊、河流、森林、濕地等內陸中最為優越的生態自然資源環繞圍合,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此外,北塘位于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三大街正北8公里,與開發區之間關系緊密,是目前距離開發區最近的宜居生態區域,能夠為濱海新區核心區提供優越的居住、會議、休閑娛樂等配套服務。北塘將成為濱海新區中一座集傳統與現代、國際化與本土化,多元融合、獨具北方特色的魅力新城。
三、北塘區域功能規劃
北塘新區整體定位為能夠承辦國際高端會議論壇的濱海新區國際會議中心;與周邊區域功能互補、共榮共生的中小企業總部基地;集會議休閑、漁鎮風情和特色餐飲于一體的國際旅游目的地;具有地域文化與生態文明的濱海國際生活小鎮。成為集會議論壇、旅游度假、購物休閑、餐飲娛樂于一體的新型服務產業聚集區和生態宜居新城區。片區分為國際會議產業區、北塘小鎮區、中小企業總部及綜合配套區、特色旅游區、生態居住區五大功能分區。
1、國際會議產業區規劃總用地214公頃,建成能夠承辦高端國際會議論壇的濱海新區國際會議中心區域。由會議中心、四座五星級酒店、迎賓館等功能性建筑組成,并結合居住小區、生活性商業街等體現現代化與國際化的建筑模式,保證了該區域的繁榮度。
2、北塘小鎮區規劃總用地約58公頃,通過炮臺、兵營、名人故居、紀念堂等,展現歷史文化,突出歷史文化特色挖掘、整理、組織民俗活動,展示傳統民風和漁業風情。主要建造有古建筑核心區、炮臺區等仿古建筑和旅游設施,在延續北塘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的同時,與會議產業區形成傳統與現代、中國與國際、生活與文化完美融合的區域。
3、企業總部及綜合配套區產品規模1000平方米/戶—3000平方米/戶,建筑形式以低層、中小規模為主,以“低層高密”的布局手法,重點打造窄路密網式單向交通以及樸素友善的開放社區,形塑類似天津五大道、歐美小鎮風格的城市空間特色。
4、生態居住區以集中安置拆遷居民的還遷生活區及應對未來服務人口增長的城市生活區為主,規劃總用地約128公頃,建筑體量以多、高層為主,強化生活環境的提升,并打造高標準的教育、醫療和鄰里中心等配套功能區。
5、特色旅游區海鮮碼頭將作為特色旅游區的重頭戲,以海鮮特色餐飲為主,并建有酒店、娛樂等輔助設施。強化綜合旅游服務,建設旅游商業、旅游服務業、旅游接待娛樂業等,在吃、住、行、游、購、娛六方面全方位提升,逐漸將該區域打造成為濱海新區旅游集散中心。
四、北方濱海小鎮城市風格設計
1、緊湊布局:“緊湊城市”是一種集中的城市形態,其核心思想是城市采取集中、緊湊的布局結構,占地少,減輕對機動車的依賴,提倡公共交通和步行,節約資源消耗,以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北塘新區通過窄路密網的布局形式,以低層高密度的開發模式,著力打造一個城市整體布局緊湊、土地利用集約高效、適宜出行、居住環境和生態建設和諧發展的城市化發展模式。社區理念、功能布局和人文設計是北塘建設的基本組織元素。社區理念旨在構筑緊湊的、多樣化的、適宜步行的未來城市生活模式;產業布局和功能區規劃即互為融合,又相對獨立,形成共存互補,互為依托的發展格局;人文設計則主要體現在將歷史文化資源和北塘小鎮區建設結合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有機整體,歷史元素、人文情懷運用其中,形成藝術化走廊和仿古商業街的建設思路,重點展示出中國北方傳統文化、天津地域特色和北塘地區民俗風情。將居住與旅游完美結合,避免商業區、旅游區夜間的“死城”現象,將其打造成為獨具北塘魅力的濱海“不夜城”。
2、以人為本,易于步行的道路設計:北塘建設在規劃伊始,就注重人性化的設計理念,表達城市對個人的關注與尊重,人性化的城市布局和小鎮設計確保了北塘新區的可持續化發展,形成城市居民認可的、具有歸屬感和安全感的、充滿人情味的生態新區。北塘在充分考慮人在城市中生活發展需要的基礎上,減少不必要的汽車出行,避免由于汽車的過量使用導致城市生活體驗下降、城市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以及大量土地資源的浪費,窄路密網的道路布局形式,盡可能多地設計步行易達空間,讓城市為人而建、讓建筑更貼近生活、讓生活更加舒適便捷已成為北塘新區道路建設的一大亮點。
3、尊重自然,回歸自然:北塘新區在規劃初期,就把產業功能區、社區生活和自然環境看作一個經濟生態整體。為此,北塘新區在規劃過程中,更多強調的是開發的品質,避免價格競爭,強調社區生活在注重內部更新、完善和有機組織的同時,與高端產業服務區協調發展,自然生態環境因地制宜、融入其中,與社區生活和產業區建設形成和諧共生的發展模式。
4、保持多樣性:北塘新區在規劃過程中特別注重城市發展的多樣性。通過城市的總體架構,搭建出:(1)具有復合功能和適宜步行的城市布局形態,減少了對汽車的依賴程度,對于不同人群、不同層次和多種城市生活需求的人群來說將更為宜居。(2)產業區與居住區的融合,使居住區、工作單位、商業活動融入鄰里和社區生活中,歷史,文化資源運用到城市建設中,為北塘注入活力的同時也彰顯出北塘的獨特魅力,實現了生活形態與個人發展的多樣性。(3)物質環境的多樣性,注重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中保持傳統文化、北方特色、北塘漁業特色,最大限度地尋求各個功能區的多樣性,實現城市文化的多元化。(4)商業服務多樣性,在打造產業服務區中,注重開發多種不同類型、價格和密度的企業樓,采取自建、訂制和成品銷售等多種模式,切實做到服務于不同規模、不同行業和組織結構的中小企業。同時,低密度的開發模式、窄路高密的路網設計,使人們從灰色森林、交通堵塞、擁擠喧鬧的城市生活中解脫出來,回歸自然和生活的本源,這一設計理念也將更有利于各類商業的進駐和商務運營。
五、近人尺度 以人為本的城市個性
a.以人為本的高密度路網設計
北塘新區在規劃伊始,就對新區路網高度重視,為了落實新區建設的設計理念和規劃要求,在路網設計上,摒棄了以往城市為車而建、馬路為車拓寬的設計模式,強調以人為中心,適宜不同人群出行需要為目的,降低道路寬度、加大路網密度的窄路高密式路網設計模式。窄路高密的路網設計不僅大大提升了居住者出行的便捷程度,還拉近了城市中人與人的距離,消除了以汽車為中心的隔閡和疏離感、缺乏溝通和體驗的城市生活。同時,高密路網下的社區在網狀結構中,人是可隨意流動的,這必然會延伸出對商業和服務業的大量需求,使商業街、商業區等人群聚集型商業得以發展,使城市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為北塘注入鮮活多彩的生活氣息。還居民一個更舒適、自然、和諧的生活方式已成為北塘新區建設者們一個共同的追求。
b.開放式小區設計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充、一些城市涌現出大規模的居住區開發項目,這些小區采用封閉式設計,不僅在自身使用與管理方面存在嚴重不足,還帶來了城市被割裂、活力喪失等問題,另外,大規模的占地和封閉,迫使馬路繞道而行,不但加劇了交通擁堵現象,也無形中浪費了城市的土地資源。
北塘新區在規劃過程中,對小區設計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考慮,提出建設開放式的、更加宜居的、體現人文關懷的小區設計理念。小區設計始終圍繞著社區是人們互動交流的平臺,是社會活動的空間組成部分,是一個城市的個性與歷史相融合的集中展現,著力打造出社區空間與公共空間相互交融、相互支撐的互動關系。
開放式小區設計模式不但有利于人群的移動和交流,也為居民呈現出一種開放的、融合的、親近的的城市生活體驗,避免了封閉式小區帶來的城市割裂局面;同時,開放式的小區使小區內建設的配套設施真正成為城市公共服務體系中的一部分,在提升配套設施實際運營效果的同時,讓城市資源更加合理、有效、集約的配置和發展;開放式小區設計還為日益擁堵的城市主干道起到分流緩解的作用,突破了封閉式小區帶來的路網稀疏、車流過度集中的問題,保留了城市應有的路網方向和尺度,為城市居民提供順暢、便捷的出行道路。
六、城市規劃 率破常規
a.突破容積率常規設計
建筑容積率是指項目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全部建筑面積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北塘新區在地塊面積和建筑物高度上嚴格按照低密度的城市設計理念,在保有新區整體風格的基礎上,將容積率落實到各個小地塊,避免大地塊內部容積率平衡帶來城市空間形態的變化。在審批過程中,北塘管委會有關領導更是做到耐心溝通、詳實介紹、客觀分析,最終突破了審批常規,實現了北塘規劃理念。
b.合理分布公共綠化 改變綠地常規設計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2001年國務院頒發了《關于加強城市綠化建設的通知》,要求把城市綠化作為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和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推進。2008年,我國城市綠化覆蓋率已由2000年的28.15%上升到3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由2000年的6.52平方米增加到8.6平方米。
北塘新區在城市綠地的規劃中,特別注重居住者的生活體驗和舒適感受,強調公共綠地的參與性,構建城市整體綠化體系,讓居民、游客和從業人員能夠共享所有城市綠地,創造花園城市的感覺。也讓北塘新區更加宜居,成為吸引更多企業總部選擇北塘,推動北塘新區高端產業聚集規劃思路實現的又一亮點。
七、貫徹理念 落實執行
a.電信塔融入城市景觀
北塘新區在建設過程中以低密度建筑為核心,特別是在打造北塘小鎮方面,整體布局和景觀設計緊緊圍繞“濱海、北方、文化”三個特色,體現“生態與人文交融,兼具傳統特色和國際特征”。北塘建設重點突出城市整體景觀和風格,要求公共設施服務于城市特色,電信信號發射塔的高度嚴重打破了這一要求,為此,北塘管委會有關領導親自督辦電信有關技術部門,想進一切辦法,攻克技術難關,在規劃階段明確電信設施位置,要求與建筑物相結合,在不影響居民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做到信號發射塔與城市景觀的完美結合。
b.植被緊湊排布,增加綠化密度
北塘地處潮白河、永定新河、薊運河三河匯流入海之處,土地鹽堿化程度嚴重,在城市綠化、植被鋪設過程中,對樹種的選擇和植被的生長都有一定的要求,北塘建設者意識到城市綠化如果前期選擇和規劃做不好,將直接導致城市景觀和環境營造從根本上的失敗。為了防止出現這種情況,北塘管委會有關領導親自參與綠化工程的前期設計、規劃和樹種選擇,根據“適地適樹”的樹種選擇原則,按照科學方法,定向栽培。在植被排布方面,縮小植被間距,增加綠化密度,達到更為緊湊的排布效果。為提升北塘整體綠化效果和投入運營的綜合考慮,北塘管委會有關領導還多次親臨現場調研和指導,要求設計部門從城市美學和視覺美感角度設計樹種分布,真正做到定顆到位。
c.公共設施高品位設計,合理布局
垃圾桶——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公共設施,在北塘新區建設中也給予了充分的考慮。垃圾桶的數量和位置,不僅關系整個城市的衛生清潔,影響到整個城市的市容市貌,如果分配不好,將使居民生活便捷和居住品質大打折扣。為此,北塘管委會有關領導組織包括公交站、報亭、座椅、垃圾桶、指示牌等公共設施體系進行專項規劃和設計方案,按照生活化、高使用率的設計原則,從路段級別、使用量、居民出行方式三個方面入手,做到功能和美觀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