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4-08 12:21:03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楊朝清
涼皮成了“老北京小吃”?近日,有網友發文稱,在北京南鑼鼓巷某餐飲店內,出現了“正宗老北京涼皮”“老北京煎豆腐”“老北京五香肉卷”等冒名的北京小吃。南鑼鼓巷商會會長表示,網傳圖片確實是南鑼鼓巷某店內招牌,目前商會正在調查此事,將會對涉事商戶進行整改。
在如今這個盛行符號互動的時代,“言必稱正宗”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不論是無中生有的新疆特產“藍莓李果”,抑或張冠李戴的“正宗老北京涼皮”,在一個注重利益變現的社會中,商家之所以熱愛“正宗”,就是因為正宗能夠給他們帶來好處。
最常見的例子,莫過于滿大街的“沙縣小吃”,個個都聲稱自家正宗,但實際上又有幾家正宗,沒人知道。商家的自欺欺人,無外乎是想忽悠消費者——對于本地人而言,冒牌小吃顯然忽悠不了他們;那些前來游玩的外地人,不少人都想品嘗一下地道的本地特色小吃,“正宗當地老小吃”的符號價值就凸顯出來了。
對于消費者而言,很多人都知道炸醬面、鹵煮、炒肝等是“老北京小吃”,而商家拿涼皮、煎豆腐等來忽悠游客,既是一種不誠信,也是對“老北京小吃”聲譽的一種損傷,極易構成不正當競爭。濫用“老北京小吃”的身份標簽,是讓消費者承受了物質損失與精神傷害,往大處看,則極易損傷老百姓對一個城市的信任與情感。
伴隨著市場化和商品化進程,每個人都進入到一個開放的、流動的分工社會化體系之中,與傳統的封閉的小農經濟形態漸行漸遠。人口流動的加速,不可避免會帶來飲食文化上的交互融合;一些地域性強、特色鮮明的本地小吃,越來越吸引消費者的目光,逐漸從小眾消費變為大眾消費。
法國美食家薩瓦蘭在《廚房里的哲學家》一書中有句名言:“與發現一顆新星相比,發現一款新菜肴對于人類的幸福更有好處”。美食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一些本地小吃到了外地之后都會進行改良以迎合當地老百姓的口味。對于一些正宗的食物,哪怕就是完全按照古法制作,也要經受市場的大浪淘沙并與時俱進,否則極有可能會在時代的湍流中漸漸湮沒無聞。
美食之所以受到消費者的推崇,除了其擁有各地的特色以外,還因為美食背后飽含著手藝人對食物的敬畏和感情;對自己手藝有信心的人,不會用虛構的“當地正宗小吃”來進行信用加持。更何況,在一個移動互聯網時代,自欺欺人的“正宗老北京涼皮”也欺騙不了多少消費者,一個一門心思走“歪路子”的商家,難以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