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3-12 08:59:26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燕農
剛剛過去的這個春日周末,位于廣州的華南農業大學盛開的紫荊花,外加刷爆朋友圈的黃花風鈴木,吸引了數萬游客前往觀賞,單日車流量達到9000輛。不巧的是,這也是華農畢業生拍畢業照的日子。因此,校園里人山人海,校園外擁堵車龍,校方及時發布指引,提醒市民不要集中在周末高峰入校賞花;廣州交警也發布了避讓信息。
春暖花開,正是踏青賞花的好季節。同時,近年來國內諸多大學注重了校園的花園式建設,強調環境育人的功能,使得大學校園成為市民賞花的熱捧之地。在互聯網上檢索相關內容,各地都不乏大學賞花的攻略,由此可見,大學賞花已成為一種季節性潮流。從另外一方面看,大學賞花風生水起,也表征著大學開放的力度在加大,雖然圍墻在形式上或許還存在,但“沒有圍墻的大學”至少在花季呈現在了市民面前,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
然而,據報道,3月10日有超過10萬人涌入華南農業大學賞花,擠爆了校園內外。由此,不僅校方及時發布了指引,呼吁不要集中賞花之外,也希望游客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緩解校園周邊的交通壓力;甚至于都驚動了廣州交警部門,出面發布車輛避讓信息。如此場面不免讓人產生人滿為患、車滿為患的既視感。市民集中賞花,當然有恰逢周末休息的因素,也會有花期較短的考量,但即便如此,似乎也不能完全解釋發生在花城廣州的這一集中熱度。
某種程度上,與國外“沒有圍墻的大學”相比,我們的大學面向社區市民的開放程度尚有不夠。比如,大學體育場館能不能向市民開放,就經歷過幾番的輿論討論,一些高校也經歷了一條“封閉—開放—再封閉”的曲折過程。大學面向市民的開放度高了,顯然就會稀釋某一時段的客流;相反,則會在譬如周末不涉及教學秩序與管理的時段,出現較為集中的客流。所以,大學賞花集中爆發,某種價值維度上可以視為大學在逐步開放過程中的一種不適應。
這種不適應并不僅僅反映在大學方面,在市民方面亦有存在。一天內10萬人涌向華農賞花,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出的是市民對大學校園的新鮮感。同時,當天“垃圾量是平日的十倍”以及引發校園外擁堵車龍,也都說明很多市民對大學校園的開放并沒有做足充分的準備。其實,大學校園開放是一方面,而市民如何有秩序地共享大學的公共資源則是問題硬幣的另一面,這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要秉持一份對大學以及大學秩序的敬意。
根本上,大學面向市民開放、與周邊社區有限度融合,有利于讓大學的文化底蘊與市民的文化需求相互動,從而形成一個區域文化共長的范式,促進區域經濟與文化的活躍和繁榮。既然如此,大學賞花就需要一份越來越成熟的“攻略”:大學能夠有計劃地接受游客入校,而赴校游客也能熟諳大學校園內外秩序并心存一份公共敬意,在相互磨合中共同促進大學與市民在更多方面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