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金融服務尤其是信貸服務的缺乏已經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為此,國家啟動開放農村金融市場。而在甘肅,農村金融市場也正在由開放走向活躍、艱難與興奮并存局面。目前,在甘肅,由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經歷一段時間的試水之后,艱難破冰。
經過數月的準備,5月20日,哈爾濱銀行甘肅省會寧縣會師鎮村鎮銀行正式掛牌。哈爾濱銀行從遙遠的東北來到大西北黃土深處的甘肅省會寧縣,在該縣會師鎮設立村鎮銀行,其性質是具備法人資質的新型村鎮銀行,重點為當地農戶、農業經濟組織、涉農個體工商戶和中小企業提供各類存款、貸款、結算等業務。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從甘肅銀監局獲悉,甘肅省將進一步加快建立健全農村金融體系步伐,力爭在3年內再新增25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其中村鎮銀行20家,農村資金互助社5家。
村鎮銀行、小貸公司在切實解決中小企業、“三農”融資難題等方面初顯作用。但由于這些農村金融機構更多的是一種具有“扶貧性質”的政策性行為,“如何走”和“走多遠”依然是一個問題。
小額貸款“試水”
武都金橋村鎮銀行,地處甘肅隴南,是該省村鎮試點銀行中的一個。2007年7月20日,它由蘭州銀行和武都銀行共同發起設立,同時吸收當地3家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和10戶自然人入股,共同組成設立的一個具有法人資格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注冊資金800萬。
作為武都金橋村鎮銀行的領導者,郭泉總經理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開業一年零九個月來,目前各項存款余額1.38億元,各項貸款累放1.83億元,累收7300萬元,貸款余額1.1億元。在貸款發放中,武都金橋村鎮銀行發放的所有貸款都投向了武都區的微小企業和農戶。
郭泉表示,蘭州銀行當初走下去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響應國家政策”。如今,武都金橋村鎮銀行的工作人員幾乎深入到當地每一個高山上的村莊.
經過調查,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確定了“立足地方、服務村鎮、支持微小、發展經濟”的市場定位,制定了10項特色貸款產品,主要用于扶持當地的特色產業,諸如核桃、花椒、油橄欖等經濟作物。
那么,如何控制農戶信貸風險呢?郭泉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我們探索出了一條自己獨特的方式。”這就是:“農民申請、農戶聯保、干部推薦、基金保證”的貸款風險控制模式.“到期貸款回收率100%,目前為止沒有一筆不良貸款。”郭泉總經理說。
目前,武都金橋村鎮銀行正在籌劃一個新的動作,建立農村信用基金協會,建立信用村。“這樣,就可以更好地支持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加大信貸投入力度,簡化貸款手續,方便群眾。”
而像武都金橋這樣的村鎮銀行之所以能夠扎根基層,并取得一些成績,“是因為積極引進先進的管理團隊和金融理念”,一位專業人士認為,“但同時也造成了管理成本、經營成本的提高。”
正在籌建30多家小額貸款公司
與村鎮銀行肩負同樣使命的,還有小額貸款公司。不同之處在于后者“只貸不存。”
甘肅在去年9月下旬開始小額貸款公司試點。《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從甘肅省金融辦獲悉,目前掛牌營業的小額貸款公司共有8家,正在籌建的有30多家。
關于小額貸款的“門檻”,主要要求為“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不得不低于1000萬元,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不得低于2000萬元”。同時,試點期間,小額貸款公司的注冊資本上限原則上不超過1億元。
自去年12月甘肅第一家小額貸款公司開業以來,盡管將“草根金融”合法化,但現有規定卻令小貸公司遭遇“身份困惑”,其生存和盈利空間受擠壓,制約了進一步發展。
業內人士分析,這樣可以使一些地下錢莊浮出水面,給國家上交稅收,降低民間信貸方面的不安定性因素。但是,也給小額貸款公司帶來了融資難、資金流動性不強等問題。
首先,“非金融機構”身份令其承擔較高稅負,企業覺得無利可圖。由于小額貸款公司在性質上不屬于金融機構,必須按照工商企業來納稅。這就是說,小額貸款公司要負擔5.56%的營業稅及附加稅,25%的企業所得稅。
其次,小貸公司杠桿率過低而融資成本較高,也壓縮了企業盈利空間。按照當前的規定,小額貸款公司可向兩家以下金融機構融入不超過注冊資本50%的資金,一些小貸公司覺得0.5倍的杠桿率偏低,不能滿足市場的實際需求。此外,由于不屬于金融機構,小貸公司融資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均偏高。
《中國經濟周刊》從有關方面獲悉,目前一些商業銀行按照要求設立了專營中小企業貸款的獨立機構,擁有金融牌照,但它們到村鎮設點往往“只存不貸”,令“只貸不存”的小額貸款公司兩面受壓。
仍在破冰
無論是村鎮銀行,還是小額貸款公司,在運行的過程中,都面臨著“供血不足”和“自身如何造血”的難題。
郭泉表示,已經運營兩年的武都金橋村鎮銀行如今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資金結算不暢、吸收存款有困難、潛在風險大。除此之外,作為一個新的金融生命體,村鎮銀行社會知名度不高、地方財政支持不夠也制約著它的發
目前,村鎮銀行普遍頭疼的是網點少,服務半徑短,受資金實力限制,服務項目單一,結算渠道不暢,現代化手段缺乏,對居民的吸引力不強。
在隴南,地震之后,大多村民存款用于災后重建,資金在短時間內難以回籠和周轉。因此,在籌集資金上非常困難,極大地限制了村鎮銀行存款業務的增長,同時也影響了其資金的實力的擴充和壯大。
此外,小額貸款也存在巨大的信貸潛在風險。由于信貸支持的主要對象是弱勢產業、弱勢群體的農業和貧困農民。農業和農民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性很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弱,加之農戶缺乏有效抵、質押物,在農村保險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下,信貸資金投放存在著嚴重的風險隱患。
小額貸款的另一個主體小貸公司由于種種“限令”,也處在尷尬艱難的境地。雖然“半遮半掩”的民間資本正式進入金融市場,中小企業融資暫時緩解。但小貸公司的存在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首先是其自身的融資問題。業內人士稱,小貸公司的投資人成立初衷并不在于“放貸”,而在于等待機會,轉化成“銀行”。此外,“只貸不存”導致它不斷失血,而難于自造。
甘肅省雖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各大銀行為小貸公司提供融資便利,但效果并不明顯。一位銀行業人士認為,“小貸公司從管理、構成到運行都不完善,為之提供融資存在一定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