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住宅、辦公樓中常見的垂直電梯,到商場、車站、地鐵等公共場所常見的自動扶梯……電梯成為人們接觸和使用最頻繁的特種設備,其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也日益引起社會關注。
為了讓人民群眾安全乘梯、放心乘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加強電梯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將推動“多元共治”,構建電梯質量安全長效機制。
《意見》提出,到2020年,要努力形成法規標準健全、安全責任明晰、工作措施有效、監管機制完善、社會共同參與的電梯質量安全工作體系,電梯質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電梯萬臺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等指標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意見》對電梯質量安全工作進行了系統全面部署,是電梯質量安全工作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將有力推動電梯質量安全工作再上新臺階。”國家質檢總局相關負責人說,《意見》提出,在預防和減少事故的同時,要降低故障率,不斷提升電梯質量安全水平。
我國是電梯生產和使用大國,電梯保有量、年產量、年增量均為世界第一。2017年我國電梯生產量、新增量分別為78萬臺、68萬臺,在全世界占比分別約為75%、65%,估算年產值2000億元。據保守估計,我國電梯每天運載乘客超過15億人次。
電梯安全涉及主體多、責任鏈條長,很多涉及社會治理的內容。《意見》突出問題導向,著力解決當前電梯質量和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重點、難點,構建電梯質量安全工作長效機制。《意見》主要體現5個方面的亮點:
在落實主體責任方面,《意見》對房屋建設單位提出電梯選型和配置需符合相關規范標準的要求,落實電梯所有權人或其委托管理人對電梯使用與管理的責任,以及制造單位、維保單位的質量安全責任。
在暢通資金渠道方面,《意見》要求各級地方政府建立和完善老舊住宅電梯更新改造大修實施政策和資金提取渠道,明確緊急動用維修資金的機制,以及督促落實“三無電梯”整改資金,有效解決電梯隱患治理資金籌措難的問題。
在提升質量水平方面,《意見》提出的主要措施是,打造適應我國國情的更為嚴格的標準規范體系;加強既有住宅電梯相關技術標準研究和制修訂,支持電梯生產企業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提高中國電梯品牌知名度和競爭力。
在改革創新方面,《意見》激發安全責任主體的內生動力,構建電梯質量安全社會綜合治理體系。根據風險水平和安全管理狀況科學調整電梯檢驗內容和周期,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創新管理模式,推進按需維保,引入“保險+服務”,并通過建立電梯全生命周期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推進應急處置平臺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進“多元共治”上,《意見》從地方政府、監管部門、生產維保使用單位、媒體、社會等方面提出了各方職責,構建全社會齊抓共管的電梯共治新格局,特別是明確了地方政府以及各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和任務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