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2-09 10:24:18
來源:東方網 作者:梁江濤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近日有媒體報道,曾開創中國旅游實景演出先河的《印象·劉三姐》已于去年8月進入破產重整。負責印象劉三姐運營的桂林廣維文華旅游文化產業公司總經理李新杰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即使2017年利潤創下過億元的歷史新高。但目前公司確實資不抵債,正進行破產重整。(2月8日央廣網)
前陣子網上流傳《印象·劉三姐》破產的傳聞,事實上,破產重整是經營過程的慣常現象,它與項目的徹底垮塌完全不同,《印象·劉三姐》演出仍會繼續。從2003年起開始運營,是最早的印象系列大型山水實景演出,也是運作和經營最成功的印象系列產品之一,被稱為國內最賺錢的旅游實景演出項目。由于運營方屬于上市公司,盡管今年的破產重整與負債有一定的關聯,但不排除因控股人主體發生變化帶來的一系列企業整體運營狀態上重大調整與重新整合。不過,此事倒是給熱衷于搞實景演出的旅游文化市場的“印象派”帶來及時的啟示與提醒。
張藝謀、王潮歌等搞了《印象·劉三姐》一炮打響之后,旅游文化市場“印象派”風生水起,如過江之鯽。據相關數據表明,2016年全國實景類旅游演出劇目共62臺,代表演出劇目主要有《印象·麗江》、《印象·大紅袍》、《文成公主》、《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長恨歌》等,76%的劇目票房低于平均票房。
個中原因不言自明。借用網上的一句調侃語:“猛一看你長得不咋樣,仔細一看還不如猛一看呢!”旅游景點的“印象派”實景演出,重復性與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以致于只注重仿效“劉三姐對山歌”的形式,而忽略其內容上的創新,本土化的文化元素挖掘出現枯竭,令人一看就會有嚼別人嚼過的饅頭的感覺。
這種一轟而起、人云亦云的跟風現象,就好比經濟領域的“豬周期”,看到豬肉漲價了,大家立馬都來養豬。生豬一多,豬肉價格自然就下降了,馬上再紛紛殺豬。“印象派”魚貫而入,層出不窮,使得旅游景點的實景演出,從原來的買方市場轉變為賣方市場,不僅全無新意,讓游客味同嚼蠟,而且浪費了旅游與文化資源。
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旅游文化也是如此。就是《印象·劉三姐》主創者之一的王潮歌,前幾天搞了個大型情境體驗劇《又見平遙》,大獲成功。這種形式獨創性強,帶著觀眾一起“穿越”,重回100多年前的平遙,面對巍峨屹立古城墻與城里的一切過去的模樣與故事,游客頓時耳目一新,油然而生無盡的遐想。
此例足以說明,藝術創新是顛覆不破的硬道理。東施效顰的同質化是條“斷頭路”,“印象派”如果抱住皇歷不放,只會步人后塵,生吞活剝,遲早會陷入破產境地。實景演出既需要形式上的個性化創意與品牌性的策劃,更需內容上的與眾不同,驚喜連連。惟有此,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斬獲更多的上座率,才能實現旅游資源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文化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