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制定和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為中西部地區高起點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文章提出了中西部地區高起點發展的必要性,分析了中西部高起點發展戰略目標、發展重點和發展途徑,并提出了營造創新生態環境,發揮地方政府職能,提升中介機構服務機制和發揮高新技術園區支撐保障作用等推動中西部高起點發展的政策措施。
中西部大開發是中國政府為推動中西部發展、實現和諧發展而制定實施的重大發展戰略。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在現有條件及國家正在實施的西部大開發等政策下,已難以實現傳統意義下的承接于東部地區的梯次轉移,而應當重點以自主創新為突破口,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以此實現高起點發展。筆者構建的中西部地區高起點發展的戰略及政策建議,對于科學規劃、管理和指導中西部地區的高起點發展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一、中西部高起點發展是必然選擇
根據我國現有國情,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地區電子信息產業梯次轉移還存在較大局限,在我國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以及中西部經濟發展具備一定基礎的條件下,中西部地區高起點發展已成為必然。歸納起來,其必要性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
(一)區位布局等因素的限制導致梯次轉移的局限
根據對我國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地區電子信息產業梯次轉移的局限性的研究和分析來看,由于在區位布局和產業基礎等各方面存在較大限制,導致中西部地區低起點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必然難以實現。產業梯次轉移通常更容易在地理位置相鄰或相近的區域之間發生,而中西部地區與珠三角、長三角等產業轉出區域距離較遠,在承接產業梯次轉移的區域競爭中很難與東部欠發達地區相抗衡。另一方面,產業通過梯次轉移到中西部地區后,將遠離中心市場而且成本等較高,而東部電子信息產業企業所生產產品的海外市場主要集中于歐、美、日等大西洋沿岸地區和太平洋沿岸地區。
近年來,國內外企業對外投資和產業梯次轉移的主要趨勢是向產業集群方向轉移,即通過集群優勢建立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從市場培養、熟練勞動力、人力資本積累以及協作配套條件等多方面為遷入企業帶來便利和節約,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因不良地理位置而產生的對資本流動和產業梯次轉移的阻力。根據商務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課題組的問卷調查,西部地區的本地配套率小于25%的占45.8%,遠低于東部地區。這主要由于中西部地區工業基礎薄弱,產業集群發展有限,并且產業鏈還存在鏈條缺損甚至斷裂的現象。這最終將導致許多梯次轉移企業在當地找不到合適的配套企業,難以獲得符合要求的產品、原料和服務。
(二)自主創新為高起點發展提供有效動因
自主創新已經提升為國家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已被確立為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中西部地區積極營造有利于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和環境,加大對自主創新投入,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積極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和區域競爭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區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無疑為中西部高起點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制支持和智力支持。
實施中西部大開發,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重點——財政資金西移,給中西部地區高起點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電子信息產業是全世界范圍內的戰略產業,對電子信息產業進行大力扶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目前已經被國務院列為經濟增長點的最為重要的方面之一,并加大向中西部傾斜力度。政策的大力支持有利于中西部地區抓住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
(三)經濟增長現狀導致高起點發展成為必然
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已經具有一定規模,高起點發展必然取代低起點發展的特征,而成為中西部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新的基本特征。中西部地區曾經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布局的重點地區,積累了雄厚的技術基礎。雖然中西部產業鏈條分散,生產協作配套困難,總體發展水平相對落后,但也不乏亮點。例如,武漢是我國光信息技術實力最雄厚的地區,西安也是我國中西部地區的重要光電子生產基地之一。部分中西部城市的軟件產業也有了較快發展,西安、成都、重慶、武漢和長沙等軟件產業正在崛起。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中西部地區占了3家,即成都國家軟件產業基地、長沙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和西安國家軟件產業基地。陜西和四川的軍工企業和科研院所的數量、軍工資產存量、科研生產能力在國內居于前列
二、中西部高起點發展的戰略重點及途徑
高起點發展,是指在產業發展伊始,就將主要產品的生產定位于高起點,通過自主創新,開發并使用國內外同行業中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制定相應的標準來生產此類產品,使產業發展在一開始就站在較高的起跑線上,提高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高起點發展戰略以使產業發展能突破某些局限或瓶頸,從而在短期內得到飛速發展,趕上甚至超過國內外領先水平。
(一)中西部高起點發展戰略目標
在中西部地區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中,以高起點發展為中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以產業轉型升級、延伸高起點發展的產業鏈條、擴大高起點發展的產業規模為重點,依托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和龍頭企業,加大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在中西部地區形成各具特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高起點發展的電子信息企業,推動整個中西部地區高起點發展。
1.依托中西部地區現有的和正在建設中的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產業園,在中西部地區各省市間基本形成差異化發展的產業格局。同時整合優勢資源,不斷延伸和完善產業鏈,培育基于產業鏈的、具有優勢和特色的產業集群。
2.通過不斷的高起點發展,自主研發并生產出高附加值產品,爭取更深層次地挖掘出這些高附加值產品所涉及到的基礎及核心產業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的加強這些產業間的聯系,從而不斷推進中西部地區電子信息產業的更高起點發展。
3.繼續加強中西部地區電子信息產業企業各方面自主創新的能力建設,加快形成電子信息產業中的基礎及核心產業與其上下游合作共贏的產業鏈。
(二)中西部地區高起點發展重點
1.大力培育和發展核心基礎產業的高起點發展能力。這里的核心基礎產業是指集成電路、軟件、元器件、電子專用材料和電子專用設備儀器等基礎行業領域,這些領域屬于產業鏈上游環節,技術難度和投資強度大,產品附加值高,現已成為全球產業競爭的焦點。核心基礎產業薄弱將直接影響到我國在全球電子信息產業中的分工和地位,因此,將其作為中西部地區電子信息產業高起點發展中的最重要任務,力爭在這五個領域的部分核心關鍵技術上實現重點突破,延伸和完善產業鏈,大力調整產品結構和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
2.建設新的電子信息產業群。隨著數字化、網絡化技術應用日益廣泛,產業融合趨勢更加明顯,新產品和新技術不斷涌現,信息產品正面臨著新一輪的更新換代。培育新的電子信息產業群,是實現電子信息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關鍵,也是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信息化建設需求的必然要求。因此,需要結合產業和技術發展趨勢,將數字視聽、新一代通信產品、高端計算機和網絡產品、信息安全產品以及應用電子產品等作為新的電子信息產業群從高起點加以培育,并從這個角度不斷提升整個電子信息產業群的自主創新能力。
3.實現產業集聚式發展。集聚式發展是21世紀以來電子信息產業在全球競爭環境下出現的新趨勢,以產業鏈為基礎的產業集群已成為國家和地區間競爭的主體。
(三)高起點發展戰略途徑
中西部高起點發展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和努力,形成強大合力,多種途徑,共同推進。
1.高起點發展的統籌規劃。中西部各省市的有關部門,要按照“統一規劃,突出重點,強化優勢,培育特色,上下聯動,形成合力”的總體要求,做好本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自主創新規劃。其中,對已經具備一定高起點發展條件的城市,如西安、成都和重慶等,要爭取從高起點的角度盡快形成有地方特色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2.重視對骨干企業高起點發展的突破。要把大公司或大集團的高起點發展放在首要位置,重視對這些骨干企業的突破,努力培育出一批主業突出、管理規范、產品技術含量高、產業關聯度大、核心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強的電子信息產業高起點發展的排頭兵企業,并以這些企業為核心,通過資本運作等方式,組建電子信息產業高起點發展的航母。
3.以軟件行業為先導。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關于振興軟件產業行動綱要的通知”的要求,主要以軟件行業為先導,為該行業的高起點發展提供相應的專項資金,率先實現該行業在中西部地區的高起點發展,從而帶動整個中西部地區電子信息產業的高起點發展。
三、中西部高起點發展戰略措施與建議
(一)政府推動,營造創新生態環境
中央政府在高起點發展過程中主要職能是創建良好的創新環境。具體表現在制定科技政策、完善科技立法、編制創新計劃、為高起點發展提供引導資金、建立風險投資基金和協調高起點發展要素之間的關系等方面。
1.研發支撐環境。采取投入引導資金、項目經費支持和股份制等多種形式,建設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大力發展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信息產品,引進、開發行業、區域乃至在全國具有先進水平和重要影響的主導產品和關鍵技術,為技術創新提供技術和成果儲備。
2.建設多功能的綜合性中介服務體系。多途徑、多形式地引導扶持技術創新、技術評估和科技咨詢等中介服務組織,為中西部地區電子信息企業高起點發展提供技術、人才、信息成果評估和高科技產品孵化等系列服務,加速電子信息企業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進程。
3.不斷強化對科技的財政投入,建立高新技術發展基金,對具有廣闊發展前景并能產生豐厚經濟效益的高新技術項目給予經費補助或進行貸款貼息;建立中西部地區中小電子信息企業擔保基金,為正處于高起點發展前期的中西部地區中小電子信息企業提供貸款擔保。
4.通過政府引導,發展風險投資事業,以中西部地區的電子信息企業為投資主體,建立風險投資基金,用于信息技術成果轉化和電子信息企業初創期、成長期的資本投入;鼓勵、引導金融部門加大對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貸款投入規模和力度,優先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二)發揮地方政府職能,推動產業高起點發展
地方政府是本地區產業規劃的制定者和政府服務的直接提供者,掌握著當地的重要資源,因此,在中西部地區電子信息產業的高起點發展中,中西部地區的地方政府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歸納來說,中西部地區地方政府在高起點發展過程中,可采取如下四點措施。
1.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保障。通過制定優惠的稅收政策、土地使用權政策等吸引國內外優秀的電子信息產業企業來中西部地區創業。
2.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服務意識。減少政府的行政審批事項和行政審批手續、推進高起點發展的法制建設、改進工作作風、提高為高起點發展提供各項服務的工作效率和行政管理透明度。
3.為企業兼并和重組提供保障。中西部地區各級政府要積極采取措施,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本為紐帶,進行跨地區、跨部門、跨所有制的聯合兼并和資產重組,逐步形成一批主業突出、實力雄厚、具有國際綜合競爭力的高起點發展的大型電子信息企業集團。
4.促進產業集群發展。中西部地區的地方政府應重點建立中小電子信息企業與大型電子信息企業之間有關高起點發展的協作體系,促使大型電子信息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和規模擴張圍繞自身的核心資源展開,進行自主創新,而將一般的零配件及半成品通過小型電子信息企業集群的專業化協作網,擴散到小型電子信息企業中去,形成大中小電子信息企業的高起點發展協作生產體系。
(三)提高中介機構的服務效能
為了實現中西部地區電子信息產業的高起點發展,需要將這些中介機構整合起來,組成一個可以為科研機構、高校、創新公司或企業提供信息、設備、人才和資金等高起點發展要素的全方位自主創新服務體系,重點從如下三個方面為中西部地區電子信息產業企業的高起點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可靠保障。
1.推動服務功能的多樣化。中介服務機構為高起點發展企業提供的中介服務應是全方位的,包括信息咨詢、技術貿易、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知識產權法律服務和高科技風險投資等。積極引導技術供需雙方朝著有利于科技成果轉化的方向發展,還可以極大地滿足中小科技企業技術創新多元化、整體化和全程化的需求。
2.提供系統的信息服務保障。重點建設技術交易、信息咨詢、公共技術和創業孵化等服務平臺,向網絡化、社會化和產業化發展。尤其是公共科技信息平臺,要打破信息壟斷,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協調政府部門、科研單位、高等學校和信息分析機構的信息資源。
3.加強人才體系建設。建立一支科技素質高、市場意識強、專業知識面廣和信息渠道寬的科技中介服務隊伍,為各高起點發展企業提供全面、系統、有效的人才服務保障。通過這支隊伍努力吸引國內外的優秀人才,尤其是有科技實踐經驗的科技人員,并對現有從業人員進行資格培訓教育和考核,提高其職業素養。
(四)充分發揮高新技術園區的支撐保障作用
十多年來,高新技術園區對我國高新產業尤其是電子信息產業的成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國家及中西部地區各項環境政策已經發生巨大變化及中西部地區電子信息企業高起點發展需求的大背景已產生的情況下,中西部地區的高新技術園區需要重新定位,為中西部的高起點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1.積極探索新的模式。在中西部電子信息產業高起點發展企業的創辦模式和入園機制上,各園區應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探索新的方式,有所突破和創新,為中西部地區電子信息企業的高起點發展在創辦模式和入園機制方面提供相應保障。
2.突出園區特色。在中西部地區有關電子信息產業高起點發展的定位上,科技園應突出特色,決不能盲目跟風、趕時髦,要結合本地經濟、人才和資本等資源,確定適合本地或本園區電子信息產業高起點發展的方向。
3.強化市場化機制。科技園的“主導機制”(政府主導或市場主導)不同,其發展前景迥異。例如,美國硅谷是“市場主導型”的,而日本筑波城是“政府主導型”的,相比之下,前者突飛猛進,后者則發展遲緩。因此,為真正促進高起點發展,應堅持中西部地區高科技園區在運作模式上實行“政企分開”,為當地電子信息產業高起點發展提供相應保障。
4.加強園區服務體系建設。科技園區的服務體系有三個層面:一是基礎層面的服務,包括基礎設施、物業服務、稅收與政策優惠等;二是市場層面的服務,包括技術研發支持、知識產權服務和出口支持服務等,能夠對電子信息高起點發展企業起到具體幫助;三是產業環境方面的服務,包括合理的產業鏈布局、鼓勵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等。
四、結束語
國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推行自主創新政策和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大向中西部地區的政策和投資的傾斜力度,已經為中西部地區高起點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積極營造了和諧發展的環境與基礎。部分中西部地區由于產業鏈健全和產業規模雄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產業集群日趨成熟,儲備了豐富的科研創新人才,使這些地區具備了一定的高起點發展環境與基礎。中西部地區應抓住歷史機遇,結合地區的特點,因地制宜,合理地選擇發展戰略,制定符合自身優勢和特點的高起點發展模式,并結合自身優勢,科學、合理的進行產業規劃布局,從而實現社會和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