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2-01 11:23:55
來源:東方網 作者:汪代華
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根據這份被稱為“限塑令”的文件,全國范圍內將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所有商品零售場所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有些不盡如人意,“限塑令”不但沒有起到效果,塑料袋的使用量反而暴增了。僅快遞業一項,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我國快遞業共消耗塑料袋約82.68億個。2016年,這個數字暴增至147億個。(1月30日《北京商報》)
“限塑令”十年不降反暴增尷尬了誰?塑料袋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糟糕的發明”。塑料袋以便捷、輕巧注定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最愛,但是大規模的使用也使其演變成社會公害。一夜大風過后,第二天早晨起來一看,白的、黃的、綠的、紅的,五顏六色的塑料袋撒滿了屋頭、枝頭、街頭。于是,有人用“千樹萬樹梨花開”來長嘆白色污染。
因此10多年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被稱為“限塑令”。當時贏得一片叫好聲,然而讓人遺憾的是,快11年了,“限塑令”不僅沒有發揮限塑的作用,反而不降反暴增?!跋匏芰睢绷罴闪穗u毛,讓人尷尬不已,這是對“限塑令”的極大諷刺!“限塑令”之所以成了墻上畫虎不咬人,主要有多個方面原因。
其一,“限塑令”實際上是對牛彈琴的墻上畫虎不咬人的“紙老虎”,不過是紙上談兵?!跋匏芰睢钡奈募话l了之,沒有具體的責任單位和管理人,不“過是對牛彈琴”“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實際上成了一句空話,沒有人買賬。生產的照樣在生產,銷售的照樣在銷售,沒有人去檢查監督和管理,起不到一點限塑的作用,十年不降反暴增也就順理成章。
其二,國家限塑,商家“開葷”是限塑令實效的根源之一。一些商家利用限塑令契機,鉆政策空子,把“限塑令”當作塑料袋收費賣錢的擋箭牌。一個袋子給三毛錢、五毛錢再多的你照買,服務員大力推薦:“要塑料袋嗎?”而且商家是多多益善。一項調查顯示,限塑令處境尷尬:小商鋪直接提供免費塑料袋,大商店賣塑料袋,已是司空見慣之事。在一些地方,限塑令可以說是名存實亡,已幾乎淪為“賣塑令”。企業和商家只是鉆錢眼,生產銷售兩不誤,沒有盡到社會應有責任,沒有按規定執行,消費者戲言:“國家限塑,商家‘開葷’”。
其三,“限塑令”尷尬與我們消費者習慣性有一定的關系。如今消費者為了圖方便,過去那種“提籃小買”的情景已從人們的手中、視野里、生活中消失了。自從塑料袋進入了流通消費行列,菜市場的商販也幾乎千篇一律地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拎裝食品、蔬菜,為顧客提供服務和方便,漸漸地,“提籃小買”應成為歷史記憶,好傳統好習慣已經不再,一家一戶買一次菜,逛一次市場,就要將幾個甚至十幾個一次性塑料袋作為垃圾處理,千家萬戶長年累月如此來回反復,輕飄飄的塑料袋就將逐漸形成一股危害生態和人居環境的“污染風暴”,而且后果越來越嚴重。對此,有人大代表在兩會上建議,將“限塑令”,改為“禁塑令”這也是一種治理白色污染的思路。
但是要消除“限塑令”的尷尬,關鍵是要從治理“白色污染”的高度來看待這一問題,一方面不先妨將“限塑”改為“禁塑”,一律不準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方面盡快找到安全的、環保的替代產品,同時加強教育,提高環境公民保護的意識,用經濟手段激勵環保行為,提高不環保行為的經濟成本。譬如愛爾蘭,自從實施塑料袋稅之后,僅用4年就將塑料袋使用量減少了94%。要用各種手段提高公民對白色污染危害的認識。諸如我國有13億人口,僅按每人每天買菜用一個塑料袋計算,一天就能產生10億個以上的白色垃圾的危害。據說,這種垃圾深埋地下數十年不腐爛,對土壤、水源、莊稼、人體及整個生態環境都將產生久遠的危害。總之,真正的限制塑料的消費,還得從源頭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