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春節前,全國31省區市相繼召開了本省份2018年兩會。作為十九大后的首次省級地方兩會,各地政府一把手紛紛亮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關鍵時期后的第一份政府工作報告。如同往年一樣,GDP仍是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關鍵詞。
各地公布的2017年GDP數據顯示出了不一樣的區域發展格局。這一年,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呈現回暖態勢,中部資源大省新舊動能轉換雛形顯現加速崛起,東部沿海地區在減速換擋間新動能不斷增強,西部地區外向型經濟的水平和層次有效提升。
2017年,31省區市經濟實力哪家強?誰是潛力股?2018年以及今后五年,各地又給自己定下了哪些經濟發展目標?
22省份GDP增速超“國家線” 西部領跑 東北回暖
“2017年我國GDP總量首次登上80萬億元的門檻;GDP同比增長6.9%,增速較2016年提高0.2個百分點。這是自2010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首次加速。”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給出了全國2017年全年宏觀經濟數據。此后不久,31省區市也陸續公布了本省經濟“年報”。
人民網記者統計發現,2017年,22省份的GDP增速均跑贏全國,上海的GDP增速與“國家線”持平。各地經濟增速仍延續了“西高東低”的態勢,貴州、西藏同去年一樣繼續穩居GDP增速榜前兩位,也成為僅有的2個保持兩位數增長的省份。
值得注意的是,榜單前三名的位次發生了變化,今年云南反超重慶,躍居第三;而貴州則取代西藏,拔得頭魁。“中央給力、外部助力、自身發力,‘三力同頻、上下同欲’,這是貴州經濟能夠實現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根本原因。”貴州省發改委主任陳少波在該省兩會期間介紹稱,僅去年中央給貴州的預算內獎勵資金就達11.3億元,此外,這幾年,貴州每年引進省外到位資金都在7、8千億元。
西部之所以表現搶眼可以說得益于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有專家就曾指出,相較于東部,中西部地區經濟數據基數相對小,近些年承接了多項產業轉移,并且得到國家政策傾斜,這些因素都會促進西部經濟的發展。
榜單另一端,GDP增速比較靠后的有北京、河北、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天津、甘肅,均未達到“國家線”。
不過,對于北京來說,這一增速符合其年初制定的目標。近兩年來,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北京等地主動調低GDP增速,騰出手來推進結構性改革。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該市兩會期間表示,今年,全市各項工作將重點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來展開。
而位于東北地區的遼寧從2017年第一個季度開始GDP增速由負轉正,全年增速達4.2%,較2016年回升了6.7個百分點。遼寧省代省長唐一軍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將這一變化表述為“2011年以來經濟增速單向回落的狀況發生了趨勢性改變。”黑龍江GDP增速也較上年加快,只有吉林的GDP增速略低于上年。
遼寧省發改委副主任宿建軍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曾表示,遼寧GDP由負轉正,既受益于中央的振興政策,也有賴于內在發展的驅動。
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天津經濟增速降幅較大,GDP增速由2016年的9%大幅回落5.4個百分點至3.6%,增速創下1989年以來最低。
“經濟增速掉下來,首先是天津發展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所致。”天津市統計局局長武軍定直言。
“對天津來說,2018年是搶抓歷史性窗口期,闖關口、度關山,實現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生死攸關的一年。”1月3日召開的天津市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表示。
18省份經濟增速較上年回落 14省份未完成預期目標
除了各省份之間的比拼,從各地2017年經濟完成指標和上年同期的比對以及和其年初制定的預期目標比對中,我們或許也能捕捉一些各地經濟發展的信號。
對比各地2017年GDP實際增速與年初制定的增長目標可見,31省區市中,14個省份未完成預期目標,其中,實際增速與預期相比,降幅最大的是天津,低了4.4個百分點;甘肅和內蒙古的降幅也分別有3.9和3.5個百分點。
和預期相比,曾遭遇轉型陣痛的山西表現搶眼,2017年GDP實際增速7%,自2014年以來首次步入合理區間,不僅超過全國0.1個百分點,比年初制定的5.5%的目標更是高出1.5個百分點,GDP增量超過去五年增量總和。
“隨著工業轉型向縱深推進,非煤產業成為山西省工業增長的主動力,經濟結構呈現積極變化,發展新動能進一步集聚。”山西省統計局局長張曉東分析稱。
與上一年經濟增速相比,18個省份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回落幅度最大的依然是天津,降幅為5.4個百分點。
近日,內蒙古、天津等省份曾主動對統計數據“擠水分”。這兩地也成為繼遼寧后主動承認經濟數據造假問題或主動核減財政經濟數據的省份。在對經濟數據“擠水分”后,遼寧GDP增速一度出現“斷崖式”下降,成為全國唯一GDP負增長的省份;內蒙古2016年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核減幅度達到26.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核減幅度更是達到40%;天津濱海新區2016年GDP核減幅度至少超過30%,而濱海新區GDP總量約占天津的一半以上。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業內專家認為,在強調高質量發展、弱化GDP增長目標的背景下,地方經濟數據“擠水分”或成趨勢。
較上一年相比,山西、遼寧、黑龍江、上海、浙江、湖南、四川、云南、陜西等9個省份增幅擴大,其中,增幅最大的是遼寧,提高了6.7個百分點;北京、廣東、廣西、新疆的GDP增速與上一年持平。
26省份GDP總量逾萬億 多地突破新“層級”
從GDP總量上看,除甘肅、海南、寧夏、青海、西藏等5省份暫未進入“萬億GDP俱樂部”外,其余26省份的GDP總值均已逾萬億。其中,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分別以8.99萬億元、8.59萬億元和7.27萬億元占據GDP總值的前三位。
廣東連續29年居全國首位,GDP總量已逼近9萬億元,和首次突破8萬億元的江蘇穩坐“8萬億俱樂部”;位列第三的山東則首次突破7萬億元。此外,2017年“3萬億俱樂部”“2萬億俱樂部”“萬億俱樂部”也紛紛出現擴編的變化。
躋身“3萬億俱樂部”的是福建和上海,隨著這兩個省份GDP達到3萬億量級,“3萬億俱樂部”的成員也增至6員,上海也成中國首個GDP超3萬億城市;陜西、江西、廣西則攜手跨入“2萬億俱樂部”,至此,其成員也增至5名;新疆則首次進入“萬億俱樂部”,使得這一俱樂部成員數量達到9個。
各地謀劃未來五年高質量GDP 側重點各有不同
在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背景下,如何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并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是各地當前最需解決的問題。
從各地近期披露的政府工作報告看,各地未來五年經濟發展的核心內容就是促進高質量發展,而因資源稟賦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各地在強調高質量增長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據人民網記者統計,31省份中,13省份下調了2018年GDP增長目標,其中,下調幅度最大的是天津。
當然,從經驗上看,各省份經濟增速目標的設定也是以前一年實際完成情況為基礎的。2017年未達到預期的省份在制定今年經濟增長目標時,顯得更為謹慎。
天津市市長張國清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今年是天津實現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生死攸關的一年,將著力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圍繞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天津將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靠創新形成新動能、激發新動力,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GDP首次突破3萬億元之后,上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又提出了未來5年高質量發展的發展目標: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建立,全市生產總值預期年均增長6.5%左右。這也就意味著,5年后上海GDP將突破4萬億元大關。上海市市長應勇表示,今后五年,上海要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
湖北未來五年發展的關鍵詞是“中部崛起”,湖北省省長王曉東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從2020年到2035年,湖北要形成與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相適應的經濟實力和戰略功能,在轉變發展方式上走在全國前列,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甘肅將2018年GDP增速的預期目標設定為6%左右,“實際執行時只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也可以低一些;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在實際工作中力求取得更好結果。”甘肅省省長唐仁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
遼寧將遼寧2018年GDP預期增長目標定為6.5%左右,與2017年的預期目標一致,比其2016年6%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明顯調高,彰顯出遼寧要發展振興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