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年均增長9.1%
安徽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安徽全省生產總值從1.72萬億元增加到2.75萬億元,年均增長9.1%。財政收入從3026億元增加到4858億元,年均增長9.9%。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1640元和12758元,年均增長8.8%和10.3%。
近兩年化解煤炭、生鐵粗鋼產能1672萬噸、631萬噸,商品房去化周期從19個月減少到12.7個月,降低企業成本1700億元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2%和14.5%。
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18.8%。快遞業務量從1.4億件增加到9億件。現代農業建設扎實推進,糧食最高產量突破700億斤,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年均增長10.5%。
城鎮化率達到53.5%
加快與滬蘇浙一體化發展,皖江8市整體納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區域發展國家級戰略平臺覆蓋“五大板塊”,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46.5% 提高到53.5%。
引江濟淮工程全面開工,高鐵網絡不斷加密,城市軌道交通從無到有,新橋國際機場、京福高鐵(安徽段)等一批標志性工程相繼建成。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從726公里增加到143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從3210公里增加到4673公里,建成農村道路暢通工程5.5萬公里。
解決2179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完成中心村電網改造,光纜通達所有行政村。移動寬帶用戶普及率從13.9%提高到63.9%。電子商務進農村實現全覆蓋。
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從1.29件增加到7.7件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建設,扎實推進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從1.29件增加到7.7件。新增國家“千人計劃”人才143人,培育和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115個,培養高技能人才42.8萬人。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62項。
量子信息、熱核聚變、穩態強磁場、鐵基超導等前沿技術率先突破,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全球首臺量子計算機由中科大主導研制,全球最薄觸控玻璃實現量產,液晶顯示全球最高世代線建成投產,科大訊飛智能語音入列國家人工智能四大開放創新平臺,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獲批建設,全國首家智慧醫院掛牌運營。
市場主體從192.5萬戶增加到381.4萬戶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提前1年完成,新型城鎮化試點省建設全面展開,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成效顯著。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率先建立實施政府權責清單制度和編制周轉池制度,率先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民營經濟活力持續增強,各類市場主體從192.5萬戶增加到381.4萬戶。江淮汽車、華安證券、建工集團整體上市。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755個村實施“三變”改革。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全部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實現縣域全覆蓋,首家民營銀行新安銀行設立,省股權托管交易中心建成運營,掛牌企業達1859家。
境外世界500強設立企業達152家
推進外貿優進優出,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從6.2%提高到24.7%,跨境電商貿易額年均增長30%。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73億美元,年均增長13%,境外世界500強在皖設立企業增加到152家,江淮大眾新能源汽車、海螺海外發展、馬鋼收購瓦頓等國際產能合作順利實施。
推進開放大通道大平臺大通關建設,合肥中歐國際貨運班列加密延伸,新增國家級開發區6家,設立綜合保稅區3家、保稅物流中心(B型)4家、進境指定口岸11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成運行,復制推廣自貿區改革試點經驗56項。
PM10年均濃度下降11.1%
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削減,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3.1%。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綜合防治,PM10年均濃度下降11.1%,主要河流、湖泊總體水質穩中趨好。農村廁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扎實推進,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全面推行河長制,率先探索林長制,全國首個跨省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在新安江流域展開。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圓滿完成。巢湖流域、黃山、蚌埠、宣城入列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中國好人”連續10年全國第一
馬鞍山、合肥、銅陵、蕪湖、淮北、蚌埠、宣城、安慶先后入列全國文明城市,總數居全國第3位。入列“中國好人榜”增加到1162人,連續10年全國第一。
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省市縣鄉公共文化設施實現全覆蓋。11部作品獲“五個一工程”獎,5 人獲中國戲劇‘梅花獎”,大運河(安徽段)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貧困人口從679.1萬人減少到120.2萬
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從679.1萬人減少到120.2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2.6%下降到2.2%。產業扶貧覆蓋所有貧困村,建成村級光伏電站6317 個、戶用31.5萬戶。完成6.3萬貧困人口易地搬遷。
“雨露計劃”和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在校學生資助實現全覆蓋。創造性實施“351”“180”健康脫貧政策,探索出解決因病致貧的有效途徑。
城鎮新增就業335萬人
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提前3年實現全覆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高考錄取率連續5年超過全國平均水平,3所高校、13個學科躋身國家“雙一流”建設,教育信息化走在全國前列。
城鎮新增就業335萬人。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新增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190.6萬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75.6萬戶,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城鄉養老服務體系、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分級診療制度覆蓋16個市,建立醫聯體279個,醫共體擴大到66個縣區。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連續8年進入全國平安建設先進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