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教育之外,依托互聯網技術的線上教育正方興未艾。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對2023名受訪者進行的調查顯示,87.2%的受訪者接受過在線教育;64.2%受訪者覺得線上教育學習效果好。另一面,54.1%的受訪者認為在線教育平臺教師職業道德和教學水平參差不齊;50.4%的受訪者期待加強在線教育平臺教師資格篩選和能力評估。
與傳統教育模式相比,在線教育具有獨特優勢。比如,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可以自由選擇受教育內容,價格更為低廉。尤其對于缺乏優質教育資源的群體來說,“電腦/手機+網絡”的配置就能聆聽相關領域優秀教師授課,在面授教育年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從受教育者群體看,線上教育已經成為“后教育時代”最主要的學習模式。據上述調查,在受訪者群體里,80后占到49.8%,遠超其他群體比例。對于這部分已經在職場打拼數年且已基本成家的人來說,在線教育可以實現學習、工作、家庭的兼顧與平衡,最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但另一方面,正如過半受訪者所言,目前我國的在線教育市場還處于粗放與野蠻生長狀態,在行業管理、市場競爭、從業者資質審查與教學水平評估等方面均存在諸多亂象。概括地說,在“在線”與“教育”兩大塊,均有不足。
據資料顯示,我國目前的在線教育平臺大致可以分為教育平臺類、答題和作業輔導類、學習App類等。在盈利方面,主要靠邀請教育機構入住收取入住費,向注冊會員收取會員費,或向入住平臺的老師收取傭金費用等。這看似熱鬧且“創新”,實則缺乏制度及行業層面強有力的監管。而單單依靠平臺及授課者的責任感與自律,存在很大風險。在網上以“在線教育”“受騙”為關鍵詞搜索,類似的案例比比皆是,甚至有一些曾經的從業者自曝在線教育機構亂收費、虛假宣傳、“名師”無資質等“黑幕”。這是“在線”行業的先天性通病,唯有堵上制度設計與科學管理的漏洞才有望改變現狀。
當然,在線教育的中心詞仍是“教育”,傳授文化知識與職業技能是它的核心任務。而教育是專業性很強的領域,有一定的行業進入門檻。對于開展在線教育的平臺與授課者來說,資格審查與能力評估是非常必要的,直接關系到教育效果的好壞。目前市場上,取得資質并規范開展在線教育的機構不少,但各種“野雞”在線教育機構及從業者也很多,有些甚至在被曝出違法違規辦學后改頭換面重新“上線”,一般的受教育者無力分辨。因此,強化在線教育的“教育”色彩,讓教育主管部門更嚴格在線教育平臺及從業者的資質審查,讓業界專業學者更多參與到專業能力評估、教學成果驗收等方面,也勢在必行。
另外,在線教育雖然有創新,但仍不夠徹底,本質上說,仍沒有完全擺脫“授課者教、學習者被動學”的模式,受教育者的興趣、學習水平、知識儲備等諸多因素都沒有被納入教學考慮的范疇——這一點甚至不如面授教育,因此無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這也是很多受教者認為學習模式死板僵化、學習效果不好的根本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中國在線教育用戶為5999.2萬人,市場規模達1275億元。預計到2018年用戶將達到13221.1萬人,市場規模也將水漲船高。在線教育巨大的市場需求催生出一片前景誘人的商業藍海。在這種大背景下,打造管理科學、行業規范、從業者職業操守與專業能力兼備、受教育者滿意的在線教育,已經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