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上午,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82歲的南京理工大學教授王澤杉、89歲的國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技術總師侯云德共同獲獎。消息傳出,網友們紛紛感嘆,這樣為國家和民族科技進步做出不可磨滅貢獻的科學家才更應該成為年輕人們的“偶像”。
是啊!猶記得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大多數人都是把“做科學家”當成人生理想的,心目中的偶像也大多是李四光、陳景潤、錢學森等科學家。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搞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這種思維越來越有“市場”,科學家在許多人眼中褪去了曾經神圣而崇高的“光環”。反倒是演藝圈里的明星們全面承包了“偶像”這個行當,讓無數年輕人如癡如狂如瘋如魔。現在再去問孩子們的理想是什么,竟然有不少人直言長大了要做明星做大腕做偶像,至于理由更是赤裸裸,因為出名又賺錢,這怎能不讓人不寒而栗?
當然,我們不是要把演藝界人士一棍子打死,或者如一些偏激人士那樣蔑稱演員們是“戲子”。演藝圈中許多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當然有足夠的資格去做年輕人們的“偶像”,讓青少年以之為榜樣好好學習。問題是,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是把老藝術家們當“偶像”的?他們更熱衷于追捧那些所謂的“小鮮肉”和“小鮮花”,甚至為了“偶像”而不辨是非黑白。就說最近引發爭議的PGONE吧!好多“腦殘粉”為了維護他,已然全然不顧公序良俗和道德法律的底線了。
冰凍三尺的確非一日之寒,但我們也不能對這種跑偏的“偶像文化”聽之任之。不論是廣大媒體,還是每一個擁有自主話語權的網民,都有責任和義務去糾偏糾錯。倘若更多人把注意力和關注點集中在多年來默默無聞奉獻才華與心力的科學家,未必不能重現當年孩子們都想當科學家都把科學家當偶像的盛況。
回顧歷史,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把文人墨客視作“偶像”,他們便會創造無與倫比的文化輝煌;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把名將猛士視作“偶像”,尚武精神會造就無數慷慨悲歌之士;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把忠臣孝子視作“偶像”,歷史上就會多出許多可歌可泣的道德楷模。同樣的道理,當科學家成為全民偶像,當獻身科學成為孩子們的人生理想,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將得到什么也是不須多說的。
所以,就讓有關科學大獎的新聞在各大網站和微博微信里“刷屏”吧!就讓科學家們的名字占據各種搜索排行榜的前列吧!科學固然需要安貧樂道,但科學家并不一定非要默默無聞,讓他們被奉作“偶像”,讓他們出現在輿論大潮的潮頭,這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