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足夠多的人口嗎?這個問題聽起來也許很荒謬。一直以來,中國因作為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國而為人所知,并頒布了嚴格的措施來限制人口增長。許多人(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對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表示不解,但人們不得不承認,中國的確需要一些辦法來控制其大規模人口數量。
過去幾年中有人稱中國受到一種獨特的人口問題的困擾,新出爐的人口普查數據支持了這一觀點:中國的生育率過低。4月28日發布的最新數據是基于去年全國范圍內人口普查數據,中國目前的人口總數為13.4億。此次數據還揭示了人口年平均增長率的下降,在2000-2010年10年間降至0.57%,這是之前十年(1990-2000)人口年平均增長率的一半(1.07%)。此次普查的數據還顯示中國的總生育率(一位育齡婦女一生所生子女個數的平均值)可能已經降至1.4,這遠遠低于2.1的人口替代率,這種局面最終會走向人口穩定。
伴隨放緩的人口增長的是人口的快速老齡化。年過60歲的人群目前占中國總人口的13.3%,這一數據在2000年時為10.3%。在同一時期,小于14歲的人口數量從總人口的23%降低至17%。這些趨勢的持續將讓處于工作階段的中國年輕人感受到更加巨大的壓力,他們必須贍養家中的老人;此外,此種趨勢還將加重政府的養老金和醫保體系的負荷。中國巨大的人口分水嶺(達到工作年齡成年人口的增長)幾乎已近結束。
除了擾亂中國人口的年齡分布,獨生子女政策還可能加劇了中國人口性別失衡問題。在中國出生的男性嬰兒數量大幅高于女性嬰兒數量。中國不是唯一一個經歷這一問題的國家;許多國家,例如印度也面臨相似的問題,雖然它們沒有強制性的人口控制措施。中國官員不否認獨生子女政策在某種程度上引起了人口性別失衡問題。中國家庭偏愛男性后代的傳統根深蒂固,這使得許多家庭通過各種手段來保證他們唯一的孩子是個男孩。在獨生子女政策出臺伊始,這有時意味著針對女嬰的殘酷行為。隨著超聲波技術的傳播,選擇性別墮胎在中國廣泛傳播開來。
新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對于這種令人憂慮的趨勢的控制并未取得什么成效。在中國的新生兒中,2010年伴隨每100女嬰的出生,有118名男嬰也呱呱墜地。這較2000年的水平有所上升,也就意味著,在今后20-25年間,今天在中國出生的男孩子有1/5可能沒有機會找到自己的另一半。這可能帶來的潛在后果相當嚴重的。
此次人口普查結果可能加劇中國國內有關人口問題的兩派辯論,一方是支持人口控制的官方,另一方是逐漸走出幕后的人口學專家,這些人呼吁放松獨生子女政策。這些學者的不同意見影響著此項政策的未來。
其中一位學者是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豐。他認為中國的人口構成自1980年獨生子女政策實施后就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中國整體生育率在1950年為5.8,在1980年已經降至2.3,這個數據剛剛高過人口替代率。
其他國家在相同時期出現了相同幅度的生育率下降。王豐認為這其中的關鍵因素是發展帶來的益處,其中包括更好的醫療保障以及嬰兒死亡率的大幅降低(高死亡率使人們被迫多生育以保證至少有一部分孩子可以成活)。這一現象暗示,強制性的生育控制與降低的生育率幾乎沒有什么聯系;即便沒有生育控制,生育率也會自然降低。那些提高避孕手段利用率的國家,如泰國和印尼,也像中國一樣降低了生育率。臺灣省在沒有采取人口控制的情況下出現了相同幅度的生育率下降。
中國政府不承認獨生子女政策沒有起到作用。政府堅稱,正是由于這一政策,中國才避免了原本可能出生的400萬人口,這些人口可能讓政府無法負擔。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認為,由于計劃生育政策,中國人口的快速增長受到了控制。
政府支持獨生子女政策有諸多原因。其一是,中國是一個特殊的國家,其他國家的經驗可能并不適用于中國。第二個原因是,此政策一開始可能沒有對生育率下降做出多少貢獻,但它可能會將生育率保持在低水平。第三個原因是,如果放松生育限制,中國人口數量可能增長。事實上,很少有證據支持這樣的憂慮: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在各地是有區分的;該政策幾乎不適用于中國的少數民族,在中國農村地區也沒有嚴格執行,而這些地區并未出現人口的大幅增長。
王豐和他的同事認為中國應該停止獨生子女政策。降低生育率的目標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實現。他認為目前的生育率低于人口替代率。政策改變的時刻已經到來:向允許2胎政策的轉移。王豐的研究小組所做的研究發現中國只有少數家庭選擇生育2個以上的小孩。
人口學家希望將有關人口問題的辯論變得不那么政治化,且是基于真實證據的辯論,有跡象他們正在取得成功。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的講話符合計劃生育政策,但他同時表示應謹慎、逐漸地改善這項政策以實現更加平衡的人口增長。(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