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名為“今晚月色很美1994”的微博賬號連續曝料稱,互聯網實驗室的創始人方興東先后兩次與京東簽訂合作合同,分別收取60萬元和200萬元,定制了關于電商反壟斷以及推動有關部門立案調查天貓平臺“二選一”的報告。針對網上多個賬號和媒體的發布的“京東花260萬高價,多次雇傭方興東寫黑稿攻擊阿里”、“京東260萬雇傭方興東寫黑報告攻擊阿里背后”等文,京東表示,從未與任何機構合作發起針對他人的惡意造謠。
一份真假莫辨的合同文本,卻扯出了一場公關大戰。天貓平臺和京東的回應均有事實、數據可以印證,所以圍觀網友都對事實真相感到疑惑,有網友建議:“不如于華山之巔,兩位掌門人進行一場生死之戰,誰先趴下誰就從此退出江湖”。玩笑歸玩笑,情理歸情理,此事的確將中國企業公關版圖的邊界與規則,第一次由幕后搬到了臺前。
傳播學領域中卡普費雷有一句話很著名,他說,這世間的謠言是最古老的傳媒。基于信息不對稱基礎上的傳媒,要指望輿論和真相完美匹配并對應,顯然只能紙上談兵,根本不切實際。就像對“愛豆”(音譯idol意為偶像)各自站隊代表的不同價值立場一樣,輿論傳播總是受情緒指引的。由此,我們從兩個方面來看這次的“貓狗大戰”:一方面,人們通過輿論表達對一家企業的愛憎偏好,是古今中外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例如百年老字號企業的用戶粘性,很大程度上就是靠人們口中的“良心”“品質”“傳承”等輿論傳播得以維持的;另一方面,一家負責任的現代企業,在輿論公關中需要光明正大地進行PK,而不是偷偷摸摸地在幕后搞小動作。
輿論場中的天貓平臺或者京東也好,蘋果或者微軟也罷,在組織機構架設上顯然是不缺“公關”這個角色的。問題是,有了這個機構,其應該如何說話、如何辦事,如何在情理法的“度”內有序游走?說得更直白一些,為自家品牌營造有價值、有增量的輿論影響,這本身既不違法,也不可恥,但問題是,如果赤裸裸地以利益收買方式來“反轉”事實,甚至指鹿為馬誤導公關輿論,就僭越了企業公關倫理的邊界。
對于民眾而言,大家也許并不關心“貓狗大戰”中企業會如何秀自己,但企業也不能因此就隨便在規則和法度的天平上動小心思、玩小九九。因為,在用戶巨量的社交平臺中,如果企業不做好自己的分內事卻在“歪門邪道”上試圖左右對手,其形成的公關輿論不良影響,也會隨之擴大。據資料顯示,僅社交平臺,我國就有215家,幾億名用戶每天活躍在各種社交平臺上。而據《2017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互聯網百強企業的互聯網業務收入總規模達到1.07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46.8%。平臺巨大、互聯網企業盈利劇增,于此背景下,商業規則和商業倫理如何調和、企業發展與社會公益如何策應,都需要用客觀的事實和干凈的邏輯來講道理,而不是“定制版”的理論學說出來搗糨糊或者拖后腿。
在調查結果沒有出來之前,誰是幕后黑手、誰是清白無辜,乃至于“近五百個賬號在同一時間段持續發出相關網帖超9700多篇”等證據是否屬實,眼下看來,現在呈現在公眾面前的企業互撕,只是一種表演。所以,還是要訴諸法律、訴諸主管部門,一是為求得真相厘清黑白,二是為中國企業公關之路打點正直的聚光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