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網上流傳一句順口溜:“全款買房的往里走,按揭的不要堵門口,公積金貸款的請把共享單車挪一挪。”記者在多地的熱門樓盤調查發現,一些開發商只接受全款買房,拒絕公積金貸款甚至商貸。該現象倍受關注,多地紛紛出臺政策保護購房者權益。(11月16日新華社)
十九大報告著重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笨梢哉f,這是報告中贏得掌聲最熱烈的幾句話之一,更是被公眾牢記在心,甚至“房住不炒”四字也成為膾炙人口的網紅語言。的確,房子是老百姓“安居”的精神寄托、“樂業”的基礎工程,關系到“住有所居”這個民生福祉大事。
中國共產黨始終關注為人民服務的方方面面,住房作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關鍵環節,對應著公眾追求幸福生活的直觀感受。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多次會議研究、討論相關事宜,并及時頒布、出臺對應意見政策,各級地方黨委政府,更是結合當地住房發展的具體情形制定了配套性舉措辦法,穩控房價、優化租賃、保障購房等方面取得空前的成效。
而住房公積金政策由來已久,本就是為了加強城鎮職工的住房保障而存在。不論公積金基數大小、繳多繳少,只要是通過公積金貸款,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購房者的負債壓力,特別是在房價久居高位時期,對緩解購房資金短缺壓力的作用尤為明顯。這也是為何,即便不少人抱怨公積金存繳額度不一、放款要求苛刻,但仍在購房時對其抱有依賴和期望,畢竟公積金給廣大職工帶來的“紅利”是看得見的。
但盡管如此,仍有一些房地產商缺乏大局觀念,依然希望憑借著手中房源大肆斂財,實現利益最大化、資本快回收、投資再加大。而公積金存在審批、借貸、還款等多個環節,不利于短期資本運轉。由此可見,一旦房地產供不應求,直接對公積金購房者拒之門外,這并不奇怪?;蛟S從資本運作、企業發展角度來說,并無不妥,但這卻與國家大政方針、民生基本保障相悖,還在無形中加劇社會矛盾、攪亂市場秩序、增加資產泡沫,甚至讓既得利益者“變本加厲”,可謂“百害而無一利”。
而這些現象的存在,也為房地產市場調控提出更高要求,不僅需要經濟視域下的穩控,也需要文化層面的引導、更需要行政途徑的監管。首先是加強思想理念的“撥亂反正”,引導房地產商培養和弘揚企業家精神,不僅要會經營、善盈利、能做大,更要具備大局意識、宏觀視角,明確自身在行業中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讓企業真正贏得社會認可、公眾口碑。其次要注重企業發展的“運籌帷幄”,找準自身的合理定位,理性選擇發展運營模式,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決不能受到惡性資本、逐利主義的不良驅使,走入“金元至上”的彎路、錯路。當然,還要加大行政監管的“有的放矢”,對有違營商理念、破壞市場秩序的房地產商及時提醒、糾錯,甚至整改、關停,徹底轉變思路,讓公積金貸款等有益于民生需求的方式舉措,得到更多的保障和支撐。
住房公積金政策利國利民,但好政策就要真正發揮出作用,決不能因購房“歧視鏈”而淪為“假把式”“空響炮”,這與資本“壞賬”何異!我們只有積極應對市場問題,不斷加強適度監管、有效調控,才能讓房地產市場回歸“本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