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組織全國37個臨床專科的4173名國內著名同行專家擔任評審的《2016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和《2016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11月11日下午在上海發布,稱為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全國共有100家醫院進入復旦版排行榜,37個專科榜上有名;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和解放軍總醫院繼續名列排行榜前三甲。
復旦版中國醫院排名已經發布了8次(自2010年起每年一次)。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高解春稱,全世界的病人都想找最好的醫生看病,在中國要靠階梯價格、醫保定點等方法來加以限制和引導。這些措施能否緩解看病難其實是更大的后續問題,但與醫院排名最密切和最關鍵的問題是,中國的醫院排名是否真實和客觀地反映了醫院和醫生的水準。
中國醫院排名的初心是,客觀、公正地反映中國醫院一流專科的頂尖水平和該專科領域的臨床實力、學術聲譽,為老百姓治療疑難雜癥指點迷津。醫院排名的首要目的是讓公眾看病有門,能找得到貨真價實的好醫院和良醫,并且得到有效和高質量的治療。以此目的來看,復旦版醫院排名的根據是,無論醫院還是專科排名,都主要依據業內專家提名和評價(打分)。醫院排名主要依據學科建設和臨床能力(占80%)和科研水平(占20%);專科排名主要采用專家評價臨床能力。由專家評出的醫院排名在專業上有權威性,但還是缺少了一些比如患者評價等指標。
在美國已經得到認可的不是專業機構對醫院的排名,而是新聞機構對醫院的排名,如《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于1990年開始對美國境內的醫院評比,最初只有57家醫院參加,至今已覆蓋約5000家醫療機構。評價醫院的標準包括,專業領域醫生對醫院的評價(來自美國醫院協會的醫院規模、醫院使用的先進醫療技術等信息,占27.5%);病人生存率或死亡率(來自“美國老年和救助醫療保險”的結果指標,其中主要為死亡率等指標,占37.5%);病人安全指標(患者在醫院接受診療是否安全,占5%)和其他護理相關指標(使用調查問卷詢問醫生是否認為某醫院流程能夠滿足高質量服務的調查結果,占30%)。
在中國,要想獲得各醫院的醫療大數據比較困難,其中術后并發癥,以及死亡率校正等尤為困難。所以,要想讓醫院的排名更為讓人信服,就需要加入這些評價指標。這既需要對大數據的科學管理和開放,也需要采用其他的醫院評價標準。這樣的評價已經在展開和進行了。
北京從2003年開始就進行名為“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的醫院管理排行榜評比和發布,主要是評價北京各醫院和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服務效率和醫療安全性。醫院的服務能力包括治療各種病例類型的范圍和技術難度,DRGs組數越大說明醫院治療的疾病范圍越廣,所有病例的平均權重數(CMI)值越高說明醫院收治的住院病例的技術難度越高。
醫院的服務效率可用費用消耗指數、時間消耗指數來體現,反映的是各醫院治療同類病組的醫療費用高低和住院時間長短。這組指數等于1時,為北京全市的平均狀態;大于1,說明該醫院治療同類病組的醫療費用(或住院時間)高于全市平均值,醫院服務效率較低,反之則說明醫院服務效率高。
醫療的安全性是對全市所有病例年內死亡率進行評價,死亡率較低的DRGs組定義為低風險組,由此可以評價各醫院的醫療安全性。一般認為,在一個年度內某地區全部出院患者中,死亡率在2/萬-3/萬的DRGSs病組被確定為低風險死亡病組,說明醫院的治療水平較高;反之則為高風險組,說明醫院的治療水平較低。
復旦版的中國醫院排名為患者們提供了一些選擇,這顯然是一個進步,但還不夠。如果能把上述一些缺失的標準補充進來,公眾就會更加客觀、有效地選擇到好的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