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雄安新區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輔導動員報告會在安新縣舉行。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作輔導報告并進行動員部署。雄安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劉寶玲主持報告會。來自區縣鄉村四級干部和部分企業代表1000多人聆聽了報告會。
陳剛結合自己參加十九大會議時的切身感受,對十九大報告中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報告中涉及雄安新區的內容及廣大群眾關心的重點問題進行了解讀,系統地講解了大會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觀點、重大判斷、重大舉措,闡述了十九大報告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陳剛表示,要深刻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主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陳剛表示,這“37個字”含義深刻,進一步體現了黨中央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
陳剛表示,這“37個字”進一步強調了雄安新區設立的初衷。雄安新區設立的初衷就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既有效緩解北京“大城市病”、優化提升首都功能,又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補齊河北發展“短板”,加快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因此,要緊緊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牛鼻子”,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
這“37個字”進一步彰顯了雄安新區的時代價值。要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來重新認識雄安新區設立的重大意義。隨著中國進入新時代以及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重大作用更加凸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推動新發展理念落實的重要舉措,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具體實踐,并將為未來世界的城市建設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陳剛表示,我們要始終堅持“無文化傳承,無雄安未來”,始終堅持保護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文物保護,延續歷史文脈。雄安新區的未來,將是一座具有濃郁中國特色和時代風尚的文化新城。作為一座舉世矚目的新城,雄安新區的城市規劃設計,既要堅持“世界眼光”,又要堅持“中國特色”,堅定不移守住文化底線,充分體現中國特色、時代風尚,充分反映白洋淀水鄉文化,打破“千城一面”,努力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陳剛表示,要始終堅持共享理念,解決好管控中的實際問題,創新征遷安置政策,保障充分就業,不斷提高收入水平,讓群眾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加快完善新區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定位,讓群眾與新區共成長。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陳剛表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設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雄安,建設一個生活觀、生產力、生態美融合發展的雄安,建設一個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的雄安。雄安新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施白洋淀生態修復工程,加快恢復“華北之腎”功能。堅持平原建城,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建設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要“因城興淀”,決不能“因城廢淀”。改善人居環境,大力度建設城市森林,整治農村“臟亂差”,抓好大氣污染防治。大力推動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高端高新產業,鼓勵企業創新發展、轉型發展、綠色發展。
陳剛要求,要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新區各級黨組織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采取多種方式組織學習和集中宣講,確保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基層、深入人心。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學習宣講十九大精神,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要加強宣傳引導,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要做到知行合一,切實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到工作實踐和具體行動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