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國家統計局副局長李曉超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地區生產總值匯總數據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仍存在不小的差距,這種狀況不利于正確把握各地經濟形勢,不利于實施科學的宏觀調控,還影響了政府統計公信力。因此,中央、國務院決定推行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匯總數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基本銜接。
6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方案》,提出要堅持真實準確、規范統一、公開透明的原則,改革核算主體,改革核算方法,改革工作機制,實行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提高核算數據質量,準確反映地區經濟發展。近日,記者就《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方案》有關問題采訪了國家統計局副局長李曉超。
記者: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李曉超:國內生產總值和地區生產總值核算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和地區宏觀調控和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對真實反映國家和地區經濟規模、結構和速度,正確研判宏觀經濟形勢及發展變化規律,都發揮了重要積極的作用。
自1985年我國建立核算制度以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和地區生產總值采取分級核算制度,即國家統計局核算國內生產總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計局核算本地區生產總值。近一個時期以來,統計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通過深化統計改革完善統計調查體制、加大統計執法檢查力度嚴肅查處統計上弄虛作假行為、加強基層基礎統計夯實生產總值核算資料等舉措,統計數據質量得到很大提升,地區與國家生產總值數據不銜接問題得到明顯改善。但地區生產總值匯總數據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仍存在不小的差距,這種狀況不利于正確把握各地經濟形勢,不利于實施科學的宏觀調控,還影響了政府統計公信力。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統計核算制度工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建立國家統一的經濟核算制度,中央深改組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方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推行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匯總數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基本銜接,把差率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是切實提高統計核算數據質量的重大改革舉措。
記者: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有何重大意義?
李曉超: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對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匯總數據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相銜接、提高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數據質量、科學研判經濟運行形勢、制定宏觀經濟政策,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刻的意義。
一是有利于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匯總數據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的銜接。地區生產總值匯總數據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存在一定差距,在統計實踐上是可以接受的,在各國統計工作中也比較常見。但目前我國的地區生產總值匯總數據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差距有些偏大。通過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按照統一的核算方法,使用統一的數據來源,能夠把地區生產總值匯總數據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差率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匯總數據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的基本銜接。
二是有利于提高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數據質量。通過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能夠提高全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能力和水平,完善規范國內生產總值核算統一標準和方法,規范暢通基礎資料來源渠道,以提高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數據質量,提高政府統計公信力。
三是有利于科學研判經濟運行形勢。通過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國內生產總值在總量、速度和結構的基本銜接,能夠更準確地從局部經濟運行中的苗頭問題發現整體中的問題,也可從整體中的問題發現出局部的問題,將有利于科學準確地研判經濟形勢,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實施宏觀調控政策。
記者: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的主要內容?
李曉超: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產總值核算由現行的省級統計機構核算,改革為國家統計局和省級統計機構共同開展的統一核算。地區生產總值核算工作,將按照統一的核算方法,遵循真實準確、規范統一和公開透明的原則,進行統一核算,并統一公布核算結果,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匯總數據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的基本銜接,準確反映地區經濟增長的規模、結構和速度。
從核算主體看,改革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產總值核算將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計局負責,改革為國家統計局組織領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計局共同參與的統一核算。
從核算方法看,改革后,地區生產總值將依據統一的核算方法,利用地區與國家相銜接的基礎資料,進行統一核算,確保地區生產總值匯總數據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基本銜接。
從核算機制看,改革后,國家統計局統一領導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工作,組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計局制定地區生產總值核算方法、制定和規范統一核算工作流程,進行統一核算。統計系統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提供地區生產總值核算所需的有關分地區統計資料、財務資料、財政收支和決算資料等。核算結果統一發布。
從時間上看,利用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契機,2019年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
市級、縣級生產總值核算改革方案由上一級統計機構參照《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方案》研究制定。
記者:國家統計局為推進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開展了哪些工作?
李曉超: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建立國家統一的經濟核算制度”的重大統計改革任務。國家統計局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制定了《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方案》,提出了真實準確、規范統一、公開透明的基本原則和地區生產總值匯總數據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基本銜接的工作目標,明確了改革核算主體、改革核算方法、改革工作機制等主要改革內容,規定了統一核算的資料來源、數據質量控制辦法,數據修訂與公布的基本步驟等。二是根據統計制度方法改革和基礎統計資料變化,進一步完善地區生產總值核算方法。根據國家研發支出核算方法,結合地區研發活動特點,研究制定地區研發支出核算方法,以更好地反映科技創新對地區經濟發展的驅動作用。三是進一步規范地區生產總值數據審核流程,從嚴審核地區生產總值數據,有效控制地區與國家數據的差距。
記者:正式實施改革前還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李曉超:正式實施改革前,國家統計局將緊緊圍繞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目標,以提高統計數據質量為主線,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全面提高核算工作水平,認真扎實做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的各項準備工作。
一是深入學習領會中央深改組會議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建立統一核算工作機制,形成統一核算的相關制度保障,加強統一核算改革宣傳工作,為統一核算改革營造良好氛圍。
二是認真研究制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實施方案。國家統計局組織各地區統計部門和有關部門統計機構,共同研究修改完善《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統一核算的目標和步驟、核算原則、核算方法、組織方式、資料來源、質量控制辦法、數據發布和修訂等有關工作。
三是積極穩妥推進將研發支出計入地區生產總值、深入研究居民自有住房服務增加值等核算方法改革,不斷改進和完善地區生產總值核算方法。夯實基礎數據質量,加強數據質量評估,不斷提高核算數據質量,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匯總數據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的基本銜接,確保按時按質完成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的各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