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珠三角地區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轉型升級和優化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廣東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2016年,珠三角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達8.5%,比全省平均增速高0.6個百分點,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8.9%。經濟總量穩步攀升,2013年突破5萬億元,2015年突破6萬億元,從4萬億元跨上6萬億元。2016年珠三角GDP總量達6.78萬億元,占全省合計的79.3%。
在人均方面,珠三角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帶動人均GDP穩步提升。2012年突破8萬元,2013年突破9萬元,2014年突破10萬元,基本上一年一個萬元臺階,2016年更是邁上11萬元大關,達11.43萬元,按當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7205美元,參照世界經合組織2016年最新劃分標準,已達到高等收入水平標準。
在專家看來,這幾年珠三角經過持續調結構,經濟質量出現明顯變化,創新驅動已經初步成型。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告訴第一財經,珠三角這幾年通過大力轉型,產業比較適應市場的需求,無論是出口還是內需都有市場。
廣東省統計局指出,十八大以來,珠三角新舊動能實現有序轉換,以廣州、深圳為創新龍頭的“1+1+7”一體化區域協同創新格局基本形成。2016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從2012年的2.43%提升至2.85%,比全省高0.29個百分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珠三角推動產業向高端方向發展,立足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產業新體系基本形成。
作為世界級先進制造業基地,近幾年珠三角的工業加快轉型升級。黨的十八大以來,珠三角深入實施廣東工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和新一輪技術改造,大力推進智能制造,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提升珠江東岸電子信息產業帶, 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發揮了主導作用。
數據顯示,2016年,珠三角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達54.9%和32.5%,比2012年提高3.0個和4.5個百分點。新一代移動通訊設備、新型平板顯示、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22.2%,比2012年提高9.6個百分點。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肖鷂飛對第一財經分析,廣東尤其是珠三角的轉型升級起步較早,也較早地體現出了成效。比如珠江西岸的裝備制造業和家電業,其智能化成效明顯;而在東岸,東莞的智能手機產業發展迅速,轉型成效明顯。
在服務經濟方面,珠三角力促服務業和消費加快發展,推動研發設計、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在2012年突破50%,2016年達到56.1%,比2012年提高4.3個百分點,比第二產業高14.0個百分點。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珠三角的新型城鎮化也穩步推進。珠三角城鎮化率從2012年的83.84%提高到2016年的84.85%,比全省高15.65個百分點。若與世界銀行2016年高收入國家城鎮化率(81.41%)相比,珠三角城比其高3.4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