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共享單車、共享汽車越來越普及,最近陜西西安市閻良一社區推出了一種新的共享模式——“共享居家養老服務模式”。通過“菜單式”的選擇,老人在家就可以享受到“精準化”的服務。(9月28日中國網)
如今,共享這個詞很火,很多產業都在往“共享”上靠,“共享”的范圍越來越廣,“共享××”滿天飛。顯然,“共享養老”也在一定程度上搭了“共享”的車,蹭了“共享”的概念熱點。根據新聞提供的信息,這一社區所推出的“共享養老”實質上是一種互助式養老,其內涵是“有空做志愿者,有事找志愿者”,表現形式為“訂單式養老服務”,具體的路徑是:社區把愿意從事家政服務、老人護理服務的閑散剩余勞動力、愛心社區志愿者組織起來,經過專業化技能培訓后,就近為社區內的失能、失獨、半失能、空巢老人及殘疾老人提供以護理為主的專業性上門服務。志愿者可以根據服務的內容領取報酬,也可以把“工時”存起來,等到自己家的老人需要幫助時,由其他志愿者提供“對等”的服務。
從理論上說,這種養老模式有服務共享的成分,它為居民養老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有助于完善社區的養老功能,提升社區養老的質量。“共享養老”能夠把養老服務的潛力充分挖掘出來,有效整合調度社區內零星、分散、潛在的養老服務資源,使養老服務更精準,更高效,也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服務機會,給老人提供更多養老便利,減輕養老負擔。“共享養老”也將一家一戶的個人養老、封閉式養老提升為集體養老、社會養老、開放式養老,有助于社區居民增強共同養老的意識和集體責任意識。
當然,要把“共享養老”落到實處,真正讓老年人以及其他社區居民享受到“共享養老”的實惠,就該把功夫用在“概念共享”“理論共享”之外,扎扎實實練好內功,抓住關鍵點,夯實細節。首先,政府應該積極參與、大力支持“共享養老”模式,除了在政策上開綠燈,還要購買養老社會服務、提供養老補貼,從而實現“政府擔一點,養老家庭買一點,志愿者獻一點”的養老成本多元化分擔模式,真正體現“共享養老”的公益性,為“共享養老”的健康長遠發展打下基礎。第二,社區要付出更多責任,建立健全“共享養老”的管理機制,構建“共享養老”的信息共享平臺,合理分配服務資源,使養老需求與服務供給能夠及時高效對接,全面準確記載與養老服務有關的檔案信息。第三,社區居民要本著利己利人的出發點增強“共享養老”的參與意識、奉獻意識,多付出養老愛心和責任,多為“共享養老”貢獻力量,存儲“工時”,如此,“共享養老”的火才能越燒越旺,社區居民才能共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