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惠州的中小城鎮將變成什么樣?記者近日從惠州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了解到,“十二五”期間,惠州將完善交通、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供氣、園林綠化六類基礎設施,重點完善10個中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屆時生活在中小城鎮,將如同生活在市區一樣便利。
現狀
中小城鎮基礎設施水平偏低
這10個中小城鎮分別為博羅縣城、惠東縣城、龍門縣城3個縣城和楊村鎮、石灣鎮、多祝鎮、稔山鎮、吉隆鎮、平陵鎮、永漢鎮7個中心鎮區。
根據市住建局的統計,截至“十一五”期末,上述10個中小城鎮已建成客運站場13個、貨運站場3個、各級道路841.4公里、供水廠22座、水質監測設施10座、污水處理廠5座、污水再生利用設施1座,污泥處理設施1座、生活垃圾轉運設施49座、生活垃圾處理場11座、液化石油氣站22座、公園綠地約753.5公頃,中小城鎮的承載能力大大提升。
“雖然和之前比有進步,但整體水平還不高。”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惠州市中小城鎮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偏低、共建共享水平較低等問題。“我們這只有瓶裝煤氣,管道燃氣很少,而且只有個別小區有,氣罐換來換去很麻煩。”惠東縣一位居民道出了因供氣設施單一所造成的不便。
據了解,博羅、惠東、龍門等縣人均道路面積低于12平方米的小康社會標準水平,現有城鎮道路質量不高;污水處理設施滯后,再生水利用率低;垃圾無害化處理體系尚未建立,二次污染比較嚴重,供氣設施單一;人均公共綠地規模小,配套設施不完善。此外,這些中小城鎮還存在基礎設施對人的舒適及安全考慮不足的問題,新興技術運用相對較少。
目標
積極建設低碳城鎮
根據上述各縣城、中心鎮2005年到2009年的人口數據,到2015年,惠州市中小城鎮總人口預計將達100萬人。隨著經濟發展及人口進一步增長,對于市政基礎設施的需求也將進一步提高。
根據《惠州市中小城鎮基礎設施完善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惠州中小城鎮基礎設施規劃發展目標為:發展綠色交通和綠色市政,促進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建設低碳城市。
據了解,《惠州市中小城鎮基礎設施完善十二五規劃》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構建內外暢通、設施完備的交通系統。到2015年,公交網絡將進一步優化,公共交通運輸能力將大大增強,所有城鎮都有公交線路連通,道路網絡進一步完善。“到時候,惠州中小城鎮人均道路面積不低于17平方米,將形成一體化的運輸保障服務體系。”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
除了完善交通系統外,上述中小城鎮還將構建多水源供給的供水系統,構建雨污分流、污水資源化的污水設施系統,構建減量化、密封化、無害化的環衛設施系統,構建清潔、多元、安全的供氣系統,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節地型園林綠地系統。
到2015年,這些中小城鎮自來水普及率將達99%以上,污水處理率達85%,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燃氣普及率達98%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將達到15平方米。
創新
推廣低沖擊開發模式
在這場建設低碳城鎮的行動中,最大的創新之處便在于開發模式——— 低沖擊模式。
“在城鎮交通方面,我們將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保留和擴展自行車道,發展包括快速交通、普通交通,以‘快、準、廉、優’為目標來優化公交出行方式,減少交通的碳排放和城鎮空氣污染,用最少的交通用地和能耗來解決機動化的問題。”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如此解釋低沖擊模式。
據了解,在該模式的指導下,《惠州市中小城鎮基礎設施完善十二五規劃》著眼于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索取和消耗,減輕對生態環境的沖擊和破壞,促進土地緊湊集約利用,實現城鎮擴容提質。
在基礎設施方面,在道路路網、豎向設計中將尊重現有地形地勢,避免大開挖,城鎮建成區至少有50%的面積為可滲水面積;建筑、小區直至整個城鎮都將有雨水收集儲存系統;所有河渠為溝通地表水與地下水之通道,實現人工系統與自然生態互惠共生,以節約城市基礎設施投資,減少能耗,實現低排放。在市政園林建設方面,將充分利用城市綠化來達到增加碳匯、吸附污染物、減少熱島效應、為建筑和行人遮陽等節能減排的效果,在交通、供水、供熱、污水和垃圾處理等方面采用節能新技術和經濟激勵政策。
規劃安排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惠州市中小城鎮計劃建設交通、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供氣和園林綠化等重點項目139項,其中包括修建道路252.853公里、新建客運站場8座、貨運站場2座;擴建水廠5座、更新供水管網123.59公里、新建水質監測設施2座;新建污水處理廠10座、污水管網70.3公里、污水再生利用設施1座、污泥處理處置設施2座;新建生活垃圾轉運設施28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1個、生活垃圾填埋場6個;新建然氣站場2座、液化石油氣站場2座、燃氣管網120公里;新建成公園綠地占地面積320.9公頃,總投資約60余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