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之難和搬運之急
首先要做完整的測繪。金陽公司請來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的師生開展測繪。一方面,測繪地點分散,給測繪管理帶來很大困難,人員調動,工具使用等都需要周密安排;另一方面,這些建筑在上百年的使用中都不同程度地經歷了改建和加建,要一一加以識別,也給測繪制圖加大了難度;還有,歷史遺留下來的特殊構造技術作法也要花費大量時間認真理解消化。
歷史建筑的拆卸是一件精細的技術活,而江北嘴的改造迫在眉睫,金陽公司要搶在推土機之前將測繪后的建筑部件先編號再拆卸,時間非常緊迫。另外公司還要同時提供足夠的場地,將這些老磚老瓦、老木料老石頭分棟按編號堆放。
設計之惑
異地拼貼式重建需要再設計,建國以來除了阮儀三先生曾對張掖的古建筑提出過拼貼式保護的設想外,國內似乎還沒有先行的案例可以借鑒。金陽公司再次請來“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委員會”的專家顧問,涉及文物保護、城市建設、古建筑研究、美學評論、規劃設計各領域。最大的質疑就是,這些不同時代、不同風格、原處于不同地點的建筑能否協調一處?大多數專家認為,這樣做無異于“關公戰秦瓊”,題材本身有誤。力排眾議,這一“歷史建筑拼貼式異地保護”的方案由原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院長張興國教授帶領的團隊主筆,幾易其稿,最終完成了這項開創性的設計。這17座建筑整合一處,成為騎龍山莊配套商業的一條步行街區。這一設計的重要貢獻在于有效解決了城市設計尺度上城市及歷史建筑空間的連續性和歷史建筑異地拼貼式保護設計中建筑形態的協調性兩大難題。
活化再生之艱
再生需要功能置換。這些優選出的建筑原以民居為主,如何賦予它們新功能,滿足未來的使用?未來這些建筑的功能一定是開放、自由、活躍、可觀、可感、可參與的場所,諸如餐廳、茶樓、咖啡吧、夜總會等具有消費、娛樂功能的商業空間。這就要在功能、材料、設備、空間等等方面滿足現代生活的使用要求。2004年,金陽公司經過苦苦醞釀,反復推敲決定將這條步行街命名為“重慶映像”。
改造利用后的建筑入口
劉家院子原型空間
活化需要能源和動力。如果以人體作比喻,建筑的結構其實只是 “軀殼”,給排水、強弱電系統、空氣調節系統是現代建筑的“血液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沒有這些現代設施,老建筑就不可能在現代化的今天重新散發出歷史文化的光輝。
“重慶映像”正是在項目初期就意識到了運營中會面臨的根本問題,才使得這些歷史建筑真正獲得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