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義鴻
城市化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蔡立力主任講的內容很豐富、很專業,也很系統,受益匪淺。我就談談十年來關注城市化的一些粗淺思考或感想。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城市化步伐明顯加快,一些城市由于發展太快,也因此患上了不少的城市病。當然,當年的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讓我們什么也發展不了更可怕,例如,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時隔37年后才得以重啟。
去年由住建部、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推出的要在2020年之前全國培育1000個特色小鎮的政策表明,我國的城鎮化發展正在有序地推進當中。特色小鎮之所以受到各界的強烈關注和歡迎,在我個人看來,過去的開發區、大學城和科技園區等是產城分離,而特色小鎮的最大特點就是必須要有特色產業為支撐,而且小城鎮本身就是一個小城市。因此,我們應當把當前特色小鎮建設的熱潮加以引導,使其步入科學、理性發展的軌道上來。
多年來,雖然我們一直在強調城鄉統籌,但事實上由于城鄉之間的土地制度不同,加上城鄉基礎設施差距明顯,使得我們面臨的現實是:農民雖享有進城打工、創業、就業、置業,卻因土地制度不同而不能享受教育、醫療、社保等城市福利,這種單向流動還表現在城市市民雖可下鄉創業,在農村置業卻面臨諸多制度障礙,從而導致了我國人口快速向城市集聚,使我們許多城市特別是大城市“人滿為患”,患上了城市病,一些大城市不得不采取房子限購甚至“趕人”等行政手段。
所以,今天出現的特色小鎮建設熱潮,值得高興,我覺得這是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城鄉統籌的政策突破,是要補過去幾十年農村基礎設施,特別是鄉鎮一級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欠賬的具體舉措,是很好的政策手段,理所當然地受到了各級政府、各行業企業和資本市場的認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大城市周邊將涌現出一批文化底蘊厚重、宜業宜居、環境優美的特色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