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也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近日,記者在市區走訪時看到,隨著“七夕”的到來,蘭州的街頭也被濃濃的甜蜜氣氛包圍,與此同時,節日所帶動的“浪漫經濟”也全面升溫,鮮花、珠寶、飯店、電影院等商家也積極行動抓住“甜蜜商機”吸引顧客,形成“七夕經濟圈”。(據8月28日《蘭州晨報》)
七夕是中國的傳統節日,2006年,“七夕節”被列入了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與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成為“我們的節日”,受到國人矚目。原本沉寂的傳統節日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中,特別是年輕人正逐漸加深對“七夕節”內涵的認知,中國式的過節方式趨于流行。
對于傳統節日中的商業經濟,有人認為,商業促銷淡化了傳統文化。可是,看到七夕節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追捧的“中國情人節”,如果不是“浪漫經濟”的推波助瀾,七夕節成為中國情人節的理念,恐怕不會像今天這樣深入人心。
商業經濟與傳統文化并非對立不容,就看我們怎樣讓兩者融合。可以看到,許多商家在借力七夕促銷上的積極變化,不是一味商業化炒作,而是將七夕的傳統文化融入商業促銷,用一種蘊含文化的商業方式,去挖掘七夕節的文化內涵,而非為了商業促銷而單純地搞促銷。
此舉不但使傳統節日的商業經濟越發火爆,更讓傳統節日風生水起。商業經濟不但沒有淡化傳統節日,反而讓傳統節日日趨火爆。傳統節日中的文化元素,并沒有像一些人擔心的那樣被遺忘,而是被更多人重視。這里面的關鍵因素就是,當傳統節日被越來越火爆,蘊含在傳統節日中的傳統文化,自然而然就會被人們通過各種方式挖掘出來。
這就是商業經濟對復興傳統節日的“辯證法”。比如,當我們憂慮傳統節日日漸式微的時候,洋節卻在中國風生水起。洋節在中國的興盛,當然與一些國人對西方文化的崇拜有關,但主要還是商業力量主導的結果,如果沒有商業經濟的推波助瀾,圣誕節、214情人節不可能在中國如此火爆。而當一個節日火爆之后,蘊含在節日中的文化元素,無論沉睡多久,都會被喚醒。如果我們拒絕傳統節日中的商業經濟,傳統節日現代復興之路必然更加漫長。這何嘗不是一種因噎廢食,固步自封。當然,商家不能掉進錢眼里,一味促銷炒作,脫離節日文化。借力傳統節日搞商業促銷,也應自覺擔負弘揚傳統文化的責任。
傳統節日最大的危機就是沒人過,如果傳統節日沒人過,將會日漸沒落。復興傳統節日,弘揚傳統文化,首先要讓傳統節日融入現代人生活。這里面必然離不開商業經濟的重要推力。七夕也好,端午、中秋、春節也好,皆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