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0日,楊杰陪同20位臺灣教授在五臺山佛光寺考察。考察為期8天,行程自北向南貫穿山西全境,包括著名的古建筑、彩塑以及當地民俗活動。楊杰說:“山西之美,美在人文。咱們的人文旅游資源太好了,而古建筑又是其中一個非常特殊的場域,記錄著許多動人的故事。”
楊杰并不是導游,而是一位民間的歷史研究者,從2008年開始,他訪問了山西省境內80多個縣,對每個村子進行鄉土調查。有時候會與當地旅行社合作,為專業或準專業游客提供古建筑深度導覽服務。這已經是他今年接待的第15個山西古建筑考察團了。他記得去年暑假帶了一支建筑專業學生組成的考察團,更是專業,“他們把山西古建按嚴格的時間順序看了一遍,每個細節都不放過”。
不僅是建筑專業學生對山西古建感興趣。中央美術學院會定期組織考察實踐課“國寶文化藝術之旅”,以考察和臨摹的方式學習和研究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神與樣式。其中在太原的行程包括晉祠、明秀寺、純陽宮、山西博物院、崇善寺、多福寺、凈因寺、徐顯秀墓室等,考察時間3天。
山西博物館連續三年舉辦“魅力古建”游學項目,為中小學生們提供一個有趣的古建筑主題游學線路。“魅力古建”包括不同層次,有屋頂、色彩、瓦當等建筑細節,高年級的課程則集中在應縣木塔,還有機會參加山西博物院組織的“城市文化探訪”,實地考察太原市區的古建筑,如永祚寺、竇大夫祠、多福寺等。到了中學,孩子們就有機會參加真正的暑期游學項目了,比如用兩天時間考察佛光寺、南禪寺等中國建筑史上繞不過去名字的建筑。由山西博物院舉辦的古建筑探訪考察活動,最大的吸引力在于最專業的導覽,比如當地文管所的專家,他們擁有豐富的第一手資料。
古建筑考察團的角色不僅僅是山西古建旅游的消費者,更是傳播者。山西古建往往地處偏遠,或者地理位置分散,而當地傳播力量有限,這些專業或者準專業的古建考察團看似小眾,卻能借助互聯網,把山西古建推向更廣泛的受眾。
以網名“愛塔傳奇”聞名山西古建領域的唐大華,今年帶著兩個團隊做了兩期“醉美古中國”山西古建專題考察。團員們把這樣的考察團稱為“學術型古建愛好者游學團”,能學習到很多東西,還可以認識很多有趣的人。他創辦的“醉美古中國”是一個以古建為主題的公眾號,擁有20萬粉絲。專業性強帶來高粘度用戶,也就是說,這里發布的有關山西古建的信息,能夠準確地找到數量可觀的受眾。
即使把以上所有的古建旅游信息匯集在一起,我們還是要承認,以古建為主題的旅游是小眾的。但已經有旅行社從中發現了商機,楊杰介紹說:“做主題考察活動時,我們會與當地旅行社合作,我們提供專業導覽,他們負責食宿行等內容。傳統旅行業務如今面臨著許多挑戰,信息日漸透明,留給旅行社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所以他們也在尋找新的生存之道。在與我們合作的過程中,他們看到了深度旅游、主題考察的市場潛力。雖然目前還沒有看到旅行社推出這樣的路線,但我相信已經有人在開拓市場了。”
微信朋友圈里有一個流行不衰的主題——曬行程。只不過曬行程的內容在悄然改變,從“某某到此一游”變成了“雖然名不見經傳,它對我卻有著不同的意義”。曬還是要曬,只不過重點不再在觀光,而是對某種文化、生活、歷史的個體體驗,曬的是參與性與融入性。對這個人群來說,旅游方式已經從走馬觀花的踩點式逐漸轉化為深度游,而文化旅游又成為其中最閃亮的賣點。
剛剛跨入祖母行列的李宏在旅行日記寫道:“磧口古鎮一座老宅門口,一位農婦在兜售紅棗。我想請她講講她身后那座宅院的故事,可她居然一無所知。紅棗哪兒都有,老宅故事卻是她的獨家產品。”她說:“很多和我年齡相仿的女性,在孩子上大學之后,關注點回到了自身,產生了強烈的自我提升欲望,我參加過兩次古建考察,周末還會約幾位朋友跑去看附近的古建。希望有專業的旅行公司為我們這樣的人群提供定制產品。”
如今,李宏對于自己的家鄉有了更深的情感依戀。“到現場”是最有效的傳統文化推廣模式。只要到了,再加上一位有趣的導覽員,即使是一個不知名的古建,也能引起極大的興趣。她說:“古建筑并不是只有長城、故宮。走進去看看,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家鄉都很美。”
低價團、觀光游等傳統旅行產品,已經無法滿足人們追求個性化、差異化的需求。傳統旅行社的一些銷售模式,也將面臨洗牌。而文化主題旅游作為一種全新的旅游形式,已成為當前世界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產品,也正在成為知識經濟時代全球旅游發展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