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銀監會聯合印發通知,自2017年8月1日起取消6項銀行柜臺手續費。通知規定,自2017年8月1日起,取消個人異地本行柜臺取現手續費,暫停收取本票、匯票的手續費、掛失費、工本費6項收費,通知同時要求各商業銀行應主動對客戶在本行開立的唯一賬戶免收賬戶管理費和年費等。媒體報道稱,相關措施實施后,預計每年可減輕客戶負擔61.05億元。
仿佛是在不經意間,“降費”突然成了近來公眾經濟生活中的一個高頻詞匯。就在前幾天,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等三大運營商宣布,將從9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機國內長途漫游費,比年初計劃提前一個月完成,預計將惠及8000萬用戶。這意味著在中國實施了20多年的手機國內漫游費將成為歷史。
毫無疑問,降費是一件“喜大普奔”的事情。無論是手機國內漫游費,還是本次叫停的銀行的幾項手續費,長期以來就一直是在受到消費者普遍的質疑和詬病中生存,而今終于要成為歷史,公眾的欣喜自在情理之中。
之所以要降費,因素頗多。一方面,可能是收費的理由不盡合理,或者說曾經合理,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已經日益與經濟社會的變革大勢格格不入。以手機國內漫游費為例,工信部公布的《2016年通信運營業統計公報》顯示,2016年,移動通信業務實現收入8586億元,同比增長5.2%,占電信業務收入的比重為72.2%,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其中語音業務收入在移動通信業務收入占比30.4%,比上年下降7.9個百分點。顯而易見,互聯網通信已經大量擠占了傳統電話通信份額,基于互聯網的網絡電話、視頻電話漸成主流,手機用戶打電話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另一方面,降費可以減輕包括企業在內的消費者負擔,從而釋放經濟活力,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降費惠民,意義正在于此。
銀行取消6項收費“預計每年可減輕客戶負擔61.05億元”,取消手機國內漫游費“預計將惠及8000萬用戶”,對消費者來說,降費所帶來的福利應該是看得到的。但也有網民議論,銀行取消的收費項目其實多數與普通客戶沒有關系,更有獨立電信分析師指出,取消長途漫游費不一定意味著更實惠,因為4G用戶已經沒有長途和漫游費用,所以這一資費調整只會影響到老套餐用戶,“目前運營商仍有針對本地用戶的優惠套餐,這些用戶原本就沒有長途漫游通話需求,不排除在漫游費取消之后,他們相應的套餐會發生變化,導致話費實際開銷超過以往”。
類似議論未必客觀,針對不同的人群,一種降費措施很難達到普惠效應其實并不意外。但是這種未必客觀的議論卻值得認真對待,因為它反映了消費者一個普遍的訴求,即希望從相關部門和企業的降費中得到可見可感的更多實惠,尤其不愿意看到一些降費措施成為變相的漲價。7月31日,李克強總理考察三大運營商時強調,“進一步挖掘潛力提速降費”,顯然,總理的要求和消費者的訴求是完全一致的。
只要立足于降費惠民的原則,就會像總理要求的那樣,努力去發掘降費的潛力,而事實上這種潛力總是有的。近日交通運輸部回復政協提案提出的關于降低高速公路收費的建議時表示,“面臨著債務增長和籌資任務仍然較重的雙重壓力”,“降低高速公路收費尚不具備相應條件”,這一回復引發了熱議。但從交通運輸部的完整回復來看,交通運輸部近年在高速公路收費的治理方面并非全無作為,比如“全面取消了各類違規及不合理收費”、“降低了偏高的收費標準”、“逐步有序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事實證明,在降費的問題上,哪怕的確存在太多的困難,即使很難完全如消費者所期望,但只要真有惠民的意愿,辦法總比困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