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組織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國建設報等多家媒體參觀采訪了北京魯家山循環經濟基地及馬家樓生活垃圾分選轉運站,并召開座談會。住建部副部長倪虹與媒體座談交流時強調,垃圾分類工作是一件利國利民利長遠的好事,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對于促進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對于培養每一個公民養成良好的社會習慣將發揮重要作用。垃圾分類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系統謀劃,全鏈條推進,特別是在投放、收集、運輸、處置四個環節要主動作為。
倪虹強調,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法制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努力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我們要認識到,垃圾是廢棄物、污染物,甚至有個別的還是危險物。”垃圾收集處理首先要保證安全,要盡可能做到對垃圾精準分類,把危險物剔出來,把污染物處理好。
分類投放的普及,需要讓居民養成習慣,而習慣的養成首先要讓居民分得明白、分得方便,如在城鎮推行的“能賣的拿去賣,危險的單獨放,干濕要分開”,在農村推行的“會腐爛的和不會腐爛的”分類方法。除了大力開展宣傳,還要在完善和改進工作方法和機制上下功夫,并持之以恒,不斷抓,反復抓,真正抓出成效。
分類回收要與末端處理和資源利用相銜接,分得精細、分得合理。對不同可回收物,采取可追溯和稱重計量等方式,給予積分兌換生活小用品等正向激勵方法,提高收集水平,實現回收過程成本和運營的平衡,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分類運輸是銜接回收與處置的關鍵環節,要繼續加大運輸環節的建設與投入,以科技進步不斷推動和促進垃圾分類的后端改良,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垃圾分類的效果與成就。
對于如何破解處置環節的“鄰避效應”問題,倪虹指出,要用“共享”的理念,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靜脈小鎮”等方式,與廠區周邊村鎮共建,讓群眾到廠中就業,直接參與工作并監督,對企業排放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并公示,處置過程發的電、產生的熱等,優惠供應給周邊群眾,讓人民群眾滿意和放心,變“鄰避效應”為“鄰利效益”。
倪虹指出,要充分認識垃圾分類工作的復雜性、艱巨性、緊迫性。各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履職盡責,勇于擔當,主動作為,以“精準、精細、精心”的工作態度,扎實工作,讓中央的決策部署真正落到實處。
中宣部新聞局、國務院機關事務局節能司、軍委后勤保障部軍事設施建設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行業專家及企業負責人代表參與調研及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