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滲坑或污染來源復雜,或歷史久遠,所以找出責任方,責令其出資進行治理非常困難。但是,這些困難不能成為地方政府拖延治理的理由。
據媒體報道,河北省廊坊市、天津市境內,有多個藏身于農田中的工業污水滲坑。昨晚,環保部披露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廊坊市大城縣滲坑污染問題基本屬實。環保部和天津市政府聯合調查組4月19日現場查看了媒體報道的靜海區西翟莊鎮一處滲坑。環保部將對相關滲坑污染問題掛牌督辦。
在航拍的視頻中,許多人看到農田中出現的超級工業污水滲坑,都被驚到了。但從目前的調查來看,除了大城縣找到了一兩個具體的犯罪嫌疑人外,似乎還有不少污染滲坑都處于“無主”狀態。這些滲坑并非朝夕之間形成,而是日積月累而成,而本應該對此負責的工廠,要么倒閉,要么關停。
面對這樣的情況,當地政府和環保部門應該盡量找到為此負責的企業或個人,包括查清污染來源,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無論如何,即使實在無法找到“坑主”,當地政府和環保部門也應該盡快擔負起治理重任。
實際上,大城縣政府相關部門早在2014年3月就已經選定了兩家公司分別對磚廠滲坑和化肥廠滲坑進行治理。據天津市環保局2013年摸底排查情況,靜海區有18個類似滲坑,多為廢酸傾倒或偷排所致。靜海區政府自2014年起開展滲坑廢水重點整治工作,已治理完成14個滲坑。2016年底,靜海區政府完成采購招標,對剩余4個滲坑(含此次媒體報道的滲坑)進行深度治理,目前已治理完成1個滲坑。
在以往,一些地方政府對于本地的環境污染熟視無睹,常常為公眾所詬病。近年來,已經有些進步了,一些地方迫于環保壓力開始主動排查污染,開始正視污染。
不過一個新的問題也由此產生,那就是查而不治,圍而不殲,對于查出的污染,口頭上表態要治理,動作卻異常慢,任由污染一點點滲透,一天天蔓延。
具體到滲坑的治理,從有關的當地政府的回應來看,當地政府還是采取了一些措施的。但治理的速度,可能還是有待提升。河北對于污水滲坑的專項整治行動,早在2013年就開始了。天津也一樣,2013年就開始籌劃滲坑的治理。從2013年至今,4年的時間已過去,可這些被政府列入名單的滲坑治理,為何拖到現在呢?
針對這些污染嚴重的區域的治理,當地政府有必要及時公布相關治理過程,包括監測數據結果,修復方案、修復結果、監測達標、污水處置等情況,這些都應該向社會公開信息,接受社會監督(參見河北環保廳《關于深入開展滲坑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但是,所有這些該做的工作,都及時做了嗎?所有該公開的信息,公眾又該到哪里去查?
滲坑作為隱藏在農田之中的“工業余毒”,其危害是顯而易見的,早一天治理,這些滲坑就早一天不再向地下水“排毒”,早一天不再向周邊地區和民眾輸出污染危害。有的滲坑或污染來源復雜,或歷史久遠,所以找出責任方,責令其出資進行治理非常困難。但是,這些困難不能成為地方政府拖延治理的理由,正如天津市所要求的,“歷史遺留且不能明確工業企業責任的滲坑,各區縣政府是治理的責任主體”。
總之,越早治理,代價就越小,公眾健康所受的戕害就少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