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是增加內需主要的出路 文/朱大鳴(中國資深財經評論人) 小李是來自安河南農村的一個農民工,他的理想就是在城市里能夠有一番事業,安家落戶,“即使不在上海有一番事業,到我們老家的城市安家也可以”,這是小李的理想,問及他為什么不想回家種地,他說,“現在種地要不了那么多人,在家里只能是閑著浪費,我的出路只有在城市里打拼。” 應當說,小李的理想代表了農民市民化的整體方向,也是我國從農業社會逐步過渡到工業社會的一個注腳。由此,我想到,現在內需和外需不振,我們是不是應當大力啟動城市化,以便消耗庫存,還能順應民心和城市化的趨勢呢? 我國以4萬億刺激經濟計劃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寬松的貨幣政策為核心的保增長、保民生、保就業的新經濟政策取得積極的成效,但是,內需和外需依然不振,還需要開辟新增內需的大道——現在看來,推動城市化進程是增加內需一條大道。 現在創造新需求還得靠推進城市化進程,我們在危機初期,做十大產業振興計劃,是緊急救援,從供給角度考慮的,這些政策是救急的,但很可能增加庫存。發改委日前撰文指出,延緩經濟的正常調整,這樣做會起到短期的強刺激效應,可能增加未來增長調整的風險。過多的信貸無疑將大量流入生產過剩的部門,增加生產過剩部門的投資,在需求仍然低迷的情況下,會加大供過于求的矛盾,從而導致產能過剩,加劇或導致更深的通貨緊縮。 我們知道,這是一個非常難堪的時刻,讓企業開工可能增加庫存,但不讓企業開工,增長將陷入停止,癥結在哪里?需求不足。現在是擴大內需的時候,但我們擴大內需總要有一個載體,先前我們說是信心不足,現在信心足了,可還是缺乏一個有效的途徑。我認為,在當前的背景下,應當重新啟動城市化進程增加新需求以便消耗過剩庫存拉動經濟增長的時候了。 現在很多農民的收入不是農業收入,他們更關注自己的打工收入,如何保障他們的就業權利,才是關鍵。很多農民的新增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在城市中獲取的收益。如何提高農民的就業的可行能力以及就業機會,才是我們增加新內需的關鍵。現在你只有讓農民工找到工作,他們才敢真正的消費,找不到機會可能會使得他們捂緊錢袋子,誰都害怕坐吃山空。這樣的話,只有擴大城市化進程,農民才可能有更多的機會找到工作。 現在橫在農民市民化的一只攔路虎就是戶籍制度,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城市和鄉村的對立的二元社會應當終結,使得城鄉差距減少,更有利于中國經濟的均衡發展。農民不斷市民化,改變我們現在的農業國的地位,確實十分必要,至少城市化的深化可以創造新需求,從而使得中國經濟走入新的黃金時代。現在,我認為是有必要清理戶籍制度的時候了,啟動新一輪的城市化進程,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放開戶口,大膽迎接城市化進程的新階段。 城市化不斷地創造新需求,就會加速我國城市化的進程,解放新的生產力,特別是被戶口管制導致生產力要素人為被壓制的那部分需求和效率都能得到釋放。現在的戶口管制可以轉向調控城市的規模上,因為城市化不是大城市的城市化,更多的是中小城市的城市化。 我國的消費和內需總是搞不上去,主要是城市化進程被阻止,導致了我國的高儲蓄率和低消費,隨著前期經濟有些過熱,不少政策是在阻止城市化進程,現在必須要消除阻礙城市化進程的障礙,迎接啟動內需擴大消費的時代到來。 不能讓農民“返祖”,即回到老家無所事事,這樣雖然可能是度過危機的一個辦法,但總歸不是農民的一條出路,很多農民工都有一個愿望,在城市里有一番事業,讓自己的生活能夠切實改善,這就是城市化進程的原初動力。 (來源:鳳凰網-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