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鼓勵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大型銀行要率先做到。據悉,這一提法尚屬首次。對此,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金融系主任、城市化委員會金融專業委員會委員何廣文認為,從我國的總體情況來看,金融供給總量比較充分,但存在著結構性的不均衡,尤其在農業領域、農村偏遠地區以及貧困山區,針對“三農”及小微群體的金融服務比較匱乏,金融服務深化度和普及度均不足的問題。在大型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就是要推動金融供給下沉,進一步促進金融支持農業與農村的發展。
何廣文表示,做好普惠金融的深化度,一方面,本土化的小法人金融機構應該進一步多元化,其能夠更多投入在普惠金融所關注的群體和區域,依靠本地信用基礎,提供非傳統的金融服務,不需要規范意義上的抵押,降低弱勢群體獲得金融服務的門檻;另一方面,大機構業務下沉。如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到的大銀行金融服務下沉,成立普惠金融部,創新性地改變傳統模式,深化金融服務層次。與此同時,大銀行還可以為小銀行提供服務,滿足其資金、技術方面的需求,增強其普惠金融的服務能力。此外,做好普惠金融的深化工作,需要構建新型征信平臺,建立信用評價體系,并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更為廣泛的普惠金融服務,為更多“三農”及小微群體提供金融服務。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互促共進,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對此,何廣文表示,我國農業處于轉型轉軌時期,正在從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轉變,轉變的原因在于社會對于農產品需求的變化。而改善農產品供給質量和結構,依靠一家一戶的農業生產來轉變很難,所以需要通過推進適度規模化經營、專業化生產、產業化升級,進而推進供給側結構的改善。
他提出,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服務需要更多關注推進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的新型經營主體,來解決當前質量和結構的問題,這部分主體是以前金融服務機構所忽視的。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是有利于進一步形成農民穩定增收的機制,使農業生產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
就金融扶貧問題,何廣文認為,貧困群體需要金融服務,這也是普惠金融所關注的群體。扶貧離不開金融服務,只要最終增加了貧困農戶的金融供給,就是有益的嘗試。
“一方面,可以通過增加信用評級授信的深化度,真正惠及貧困群體,市場化的方式實現可持續。要相信貧困群體也是講信用的,給有生產能力的貧困群體創造機會獲得信貸支持,擴大其生產規模,就有可能實現良性循環;另一方面,鼓勵發展產業扶貧,支持發展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生產主體,發揮這些主體的帶動作用,保證扶貧走產業拉動的道路。”何廣文說。
(報道內容來自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何廣文: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 推動金融供給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