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晚,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CCWE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主題為《實干興邦》。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中銀國際原首席經濟學家、城市化委員會金融專業委員會委員曹遠征對中國經濟表達了樂觀,他認為中國宏觀經濟基本見底了。
主要理由有二。第一,去年四個季度的GDP增長幾乎都是平穩的。經濟周期最大的問題是企業如何盈利,去年有兩個指標值得關注,一個是PPI,PPI經過54個月轉正,意味著銷售收入在增長。中國過去最大的問題是去產能,去杠桿,不相互交織,會帶來很大的問題。如果企業銷售收入增長,企業的凈利潤在上升,企業的庫存在少,杠桿就有可能穩住,觀察銀行的數字,你發現壞賬率盡管同比在上升,環比在下降,這是杠桿開始穩住的一個標準,跟企業的銷售收入是有關系的。
第二個跟指標更密切的是工業企業,無論是國有和民營的,經過12個月以后開始盈利,意味著還本能力在提高,杠桿也可能在降低,這是宏觀經濟見底最終的信號。美國為什么有寬松的貨幣政策,就是經濟不見底,不斷的注水,杠桿率又很高,最后還不見底,就擔心會不會出現金融風險。現在如果宏觀經濟能把杠桿穩住,就是進入底部,不僅僅是宏觀經濟是否到了6.6或者是6.5%,我們認為還有下的可能性,見底的核心是在微觀上給你鞏固。
以下為部分文字實錄:
李稻葵:大慶說得很有道理,也讓我們辛勤非常沉重。曹遠征是中國宏觀經濟分析的大家,歷次都說得非常準,此時此刻他的觀點是相對比較樂觀,他認為中國經濟的底部已經形成了,為什么?盡管毛大慶這么悲觀,你還很樂觀,為什么呢?
曹遠征:我們認為中國宏觀經濟基本見底的理由是這樣的?第一,我們看到去年四個季度的GDP增長幾乎都是平穩的,這很重要,但這不是最重要的。經濟周期最大的問題是企業如何盈利,去年有兩個指標值得關注,一個是PPI,PPI經過54個月轉正,意味著銷售收入在增長。中國過去最大的問題是去產能,去杠桿,不相互交織,會帶來很大的問題。如果企業銷售收入增長,企業的凈利潤在上升,企業的庫存在少,杠桿就有可能穩住,你觀察銀行的數字,你發現壞賬率盡管同比在上升,環比在下降,這是杠桿開始穩住的一個標準,跟企業的銷售收入是有關系的。
第二個跟指標更密切的是工業企業,無論是國有和民營的,經過12個月以后開始盈利,意味著還本能力在提高,杠桿也可能在降低,這是宏觀經濟見底最終的信號。美國為什么有寬松的貨幣政策,就是經濟不見底,不斷的注水,杠桿率又很高,最后還不見底,就擔心會不會出現金融風險。現在如果宏觀經濟能把杠桿穩住,就是進入底部,不僅僅是宏觀經濟是否到了6.6或者是6.5%,我們認為還有下的可能性,見底的核心是在微觀上給你鞏固。
李稻葵:你剛剛說宏觀的數字,利潤上升,是因為15年、16年房地產非常火爆,拉動的這些產業,現在房地產不行了,你的判斷不能延續,會不會有這么一個因素?
曹遠征:有這個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中國的房地產銷售面積,大概一二線城市占到了銷售額的60、70%,銷售面積只有30、40%,三四線城市是倒過來的,占銷售面積的60、70%,銷售額的30、40%。去年三四線城市在去庫存還沒有真正的展開,一二線城市房子開始暴漲,銷售收入增加,但是在銷售量上并沒有明顯的提高,實物資產包括鋼鐵、水泥跟建筑面積相關,建筑面積并沒有得到多大的銷售,實體經濟的拉動也是有限的。城市化不是人跟地走,而是地跟人走,一定是人家要去的地方,然后蓋房子。
第二,我們看到了去年的好轉是去產能,中國的鋼鐵工業我想告訴大家一個指標,中國鋼鐵工業出來生產性成本都高于全球的,其他的成本都低于全球的成本,是有競爭力,只不過產能過多,大家互相打,最后誰都不賺錢。有人說中國產能過剩,過剩的是歐洲,歐洲的鋼鐵成本太貴了。如果去產能去掉一部分,競爭力的恢復就更加穩明顯。
我們看到2015年中國鋼鐵產能是11.3億噸,16年產能8億噸,2016年一季度鋼鐵價格開始穩定,四億噸產能要退出生產,企業就可以持續。但是不幸的是產能是去了,但是沒有真正的去掉,只是退出生產,關了,停了,然后價格一回升,二季度開始價格又下去了,所以要實質性的去產能。去產能在我們意味著是兩件事,第一件事是物理性去產能,第二個是資產一定要重組,這兩個加在一塊就是僵尸企業,把僵尸企業,讓剩下的產能可維持,可盈利,這才叫可持續發展。今年如果做到這些,不是靠短期的周期因素來獲得短期的利潤,最后是發揮它的競爭力。
同學們研究一下中國水利工業,曾經是產能最多的,但是去的是最快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點中國水利工業大多數是民營的,最終的一個標志就是前十大集中了產能的60%,發改委2020年要達到的目標,去年就達到了。中國去產能最頭疼的就是鋼鐵,市場機制和企業改革真正是利用市場機制來去產能,來進行調節,可能是更有效的,更有益的。
李稻葵:國際投資者此時此刻對中國經濟是不是比一年多前樂觀一點了?
曹遠征:講一個故事,我去年這個時候在法蘭克福參加歐央行的會議,等我上臺演講,主持人提了一個問題,說等一等,全球經濟有幾個風險因素,大家投票表決一下,列了四個因素,第一個是美元加息,第二個是歐洲難民問題嚴重化,導致歐洲經濟下行,第三是大宗原材料價格繼續波動,第四個是中國經濟硬著陸,35%的結果選了第四,道理很簡單,中國經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你一感冒,全球都要打噴嚏。
從年后來看,當年所認為的事情并沒有發生,都有發表過中國債務的崩潰,IMF都發表了對中國債務問題的研究,但是這個事情沒有發生,于是市場擔心程度在下降。再加上中國的經濟表現,特別是微觀基礎在筑底的情況下。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如果不考慮國際因素,考慮國內因素,中國經濟是在見底,但是加上國際因素,不確定性在大大的提高,第一個是出口,特朗普政府向中國征收反傾銷稅,貿易戰打開,出口不知道會下降多少。第二,現在宏觀政策缺少協調,美元一味的加息,資金流動會變得像無頭蒼蠅,我們很擔心會不會新興經濟體出現像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這是最中國經濟最大的威脅。所以可能捍衛全球化可能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