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位于山東省西北部,隸屬德州市,是山東省會濟南的衛星城,面積990平方公里,耕地80萬畝,轄12個鄉鎮(街道),人口52萬,有1處國家高新區、1所全日制高校、3家上市企業。總結禹城發展歷程,有五個重要節點:一是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十三年,其中八年在禹城,最終在此導河入海,功成名就,留下了為民、實干、創新、奉獻的大禹精神,激勵著世代禹城人民不懈奮斗。二是唐朝天寶元年,即公元742年,為紀念大禹治水功績,唐玄宗李隆基取禹息故城之意,改春秋時的祝阿為沿襲至今的禹城。1993年撤縣設市。三是1912年,津浦鐵路,即現在的京滬鐵路,全線開通,貫穿禹城,禹城從此成為貫通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四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為探索黃淮海地區治理旱澇鹽堿路子,受黨中央、國務院委派,中科院、農科院在禹城設立綜合實驗站,攻克鹽堿地綜合整治世界性難題,開創了戰旱澇、斗鹽堿的先河,經過50多年的改造,原來一毛不拔的鹽堿地變成了噸糧高產的沃土良田。五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到現在,禹城以傳統農業為基礎,跳出農業抓工業,逐步培植形成“生物產業、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綠色食品、高檔紡織”等“6+2”現代主導產業。其中,生物產業,功能糖年綜合產能110萬噸,占國內市場80%,國際市場35%,是全國規模最大、品種最多、市場占有率最高、品牌知名度最好的功能糖研發生產基地,進入中國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百強,2008年成為國家高技術生物產業基地;裝備制造業,形成從鑄鍛件、管模、汽車零配件、工程機械到大型風電主軸、船用曲軸、數控機床等系列產品的產業鏈條,是國內最大的MW級風力發電機主軸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球墨鑄鐵管模生產基地,擁有國內第五臺、山東省第一臺萬噸以上壓機,AP1000低碳控氮鋼錠解決了我國第三代核電主管道用鋼難題。
德州禹城辛店
禹城位于魯西北沖擊平原,為傳統農業縣市,全市村多村小,村均人口比全省少271人,500人以下的村占到60%,農村這種現狀產生五大難題:一是村級組織運轉成本高,農民負擔重;二是很難選出有能力的帶頭人,村級班子力量偏弱;三是村多村散,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效果差;四是農村宅基占地過多,浪費嚴重;五是農業生產方式落后,現代農業發展緩慢。這五大難題嚴重阻礙了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進程。近年來,我們積極探索傳統平原農區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特色路徑,認真踐行“三個1億人”的發展內涵,特別是2014年7月24日,李克強總理視察德州,對我們在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方面的探索給予肯定,為我們增加了信心和動力。我們創新落實李克強總理指示精神,按照“政府主導、規劃先行、因地制宜、群眾自愿、社會參與、依法依規、梯次推進”的原則,依托土地增減掛鉤政策,以農村城鎮化為重點,以農民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轉變為路徑,同步推進農村產業園區和新社區建設,即“兩區同建”,實現農民就近就地城鎮化。工作開展六年來,先后建成新型農村社區37個,其中純農村社區25個,累計整體搬遷村莊108個,8.6萬群眾住進了環境優美、服務完善、配套健全、舒適宜居的新社區;同步發展各類園區96個,吸納社區群眾就業6萬余人。2015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49.53%,年均增長超過2個百分點,高于山東省和全國平均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