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報道,年關將近,一位扶貧干部揣著鈔票、拿著白面來到貧困戶家中慰問。然而,老鄉(xiāng)擺擺手,拒絕了。“吃救濟,餓斷氣。我不能要。”
這可真新鮮啊,頭回聽說送錢還不要的。然而,細想一下,這還真不是個壞事。這位老鄉(xiāng)多有志氣啊!有志氣,將來這貧脫得才能扎實。
工作關系,筆者接觸過一位一線扶貧干部。他說,工作忙不怕、累不怕,就怕搞成了上呼吸機式扶貧。“你見過有些上呼吸機的病人沒?插上管子,呼吸順暢,管子一拔,馬上不行了。自身失去機能了,純靠外力了。”他的比喻挺形象。扶貧脫貧如果做成了這樣的兩張皮,貧困戶的內生動力沒有激發(fā)出來,靠政府發(fā)錢維持著,拉著手能站著,撒開手就癱下,這個“脫貧成果”就相當脆弱了。
扶貧是各級黨委政府的責任,但這不等于說讓干部干得熱火朝天,貧困戶在家坐著拿錢。簡單的“給錢—拿錢”模式計有兩害:
一是這叫“走捷徑”。時間緊、任務重,扶又一下子扶不太起來,好些困難得下水磨功夫,還是給錢最簡單。財政沒錢也不要緊,讓企業(yè)參與嘛。企業(yè)參與本是好事,吸引貧困戶到企業(yè)里打工,又自食其力了又學技術了,日子慢慢就好了;就怕打工是形式,實質是來不來都無所謂,讓企業(yè)出錢把貧困戶包起來。一年兩年,咬咬牙,企業(yè)養(yǎng)得起,將來呢?企業(yè)不景氣了呢?
二是容易養(yǎng)懶漢。坐著能拿錢,誰還起來干?貧困戶失去了主體性,人窮疊加上志短,甚至還有了歪理:你不給我錢,你的任務完不成,到時間“軍令狀”治的是你,你看著辦吧!好比是減肥,教練一頭汗地指導,你不動不跑,指著推指著拉才動彈兩下,成效能好得了?
其實,要錢的扶貧簡單,不要錢的難。這對政府的要求也更高。給錢給物容易,給有效的脫貧方法才難。貧窮,實質是可占有、可調動資源稀薄,各種救濟工具稀缺。扶貧除了把這些資源網、工具網延展過來,還要教會貧困戶怎么抓住、用好。
塞手里鋤頭容易,教會人鋤地難,而后者才恰是最關鍵的一步。當然,說別只是給錢,不是說別給錢。喪失勞動能力、無力自救的群體,政府兜底責無旁貸;有勞動能力和意愿的,必要的基礎物質保障也得給鋪好建好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