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修霞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碩士、科研助理
李 靜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科研助理
趙桂慎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教授、博士
新型城鎮化是當下的熱門話題,而農業現代化是中國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問題。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目標中,農業現代化是工業化、城鎮化和信息化的基本支撐,同時也是“四化同步”的最短板。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鎮化高速發展,從1978年城鎮化率的17.92%,上升到2015年的56.1%,年均提高近1個百分點。可以說,我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推動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鎮化。在這種背景下,解決好城鎮化的“三農”問題,特別是農業現代化問題將直接關系城新型城鎮化的質量。本文將探討,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關系,以及當大批農民離開土地后,土地如何處理,如何保障城鎮人口的糧食安全以及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和趨勢。
一、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需協調整體推進
?。ㄒ唬┏擎偦x不開農業現代化
從國際經驗看城鎮化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歐美發達國家,在快速城鎮化的同時,順利地實現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經濟社會平穩、快速發展;另一種是拉美國家,在快速城鎮化的同時,經濟滯脹、貧富分化等經濟社會問題尖銳,發展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拉美國家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在快速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農業萎縮,農村凋敝。以下我們以巴西和荷蘭為例分析兩種不同的城鎮化模式。
巴西和荷蘭都是傳統的農業國家,因在城鎮化過程中農業現代化的步伐不一樣,導致呈現兩種完全不同的發展景象。上世紀50年代,巴西在土地所有權不平等、農業投入少、農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低等問題尚未解決的情況下,進入了快速城鎮化的軌道,用了大約50年的時間,使城鎮化率達到86%。在此期間,農業人口大批涌向城市,制造了延續至今的城市發展難題——就業壓力大、貧富差距懸殊、犯罪率高,并導致城市中出現大量貧民窟。巴西的城市和農村發展差距越來越懸殊,成為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目前巴西經濟已進入新的轉型期,其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就是彌補農業及其相關產業發展的短板。
荷蘭無論是農業發展的氣候條件還是地理環境都比巴西差。荷蘭緯度較高,光照不足,全境24%的國土面積低于海平面,易受海潮,而且荷蘭國土面積狹小,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但它在世界農產品出口排行榜上,卻僅次于美國。這主要得益于荷蘭在快速推進城鎮化的同時同步推進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在荷蘭,城市和鄉村相輔相成、和諧統一。其城鎮化過程中,避免了人口過度集中于幾個大城市現象,而是同步推進小城鎮和農村的發展,荷蘭只有4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55%的人口都住在鄉村地區!荷蘭農業是典型的高投入、高產出模式,注重科技投入,通過資金密集的先進技術實現高效益,荷蘭對科技極為重視,全國教育和研究經費占到國家總預算的19.1%,而農業科研則是其中的重要領域。荷蘭現代農業發展形成的輻射,已伸展到人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脈絡之中,農業就業人口雖然僅占全國就業人口的2.8%,但從事與農業相關的研究、加工、銷售等行業的就業人口卻超過了全國就業人數的20%。蔬菜、花卉、牛奶、飼料和畜牧等的研發、銷售、拍賣、運輸等很多與農業相關的職業,都是城鎮居民的工作。與此同時,荷蘭的農村社區密度很高,設施完善,而且絕大部分農村人并不從事農業生產。荷蘭的城鎮與農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分析巴西和荷蘭的發展歷程會發現,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兩者協調發展才能推動整個社會的健康快速發展。城鎮化能充分吸納農村過剩勞動力,是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的前提條件,同時城鎮化能夠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必要的物質技術裝備條件和資金積累,也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有力依托。而農業現代化能為城鎮化提供充分的物質保障。可以說,沒有農民的城鎮化就沒有農業的現代化,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城鎮化也不能健康的發展。城鎮化以農業現代化為基礎,農業現代化以城鎮化為引領,二者在相互促進中共同發展。從荷蘭以及美、日等發達國家的發展實踐來看,充分發揮城鎮化對農業現代化的引領作用,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促進農業經營現代化,有助于推進城鎮化的健康發展。
(二)農業現代化亟需加快步伐
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需要協調推進,我國當前存在的問題是城鎮化明顯快于農業現代化。分析發達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歷程可見,其發展都繞不開三個階段,即以農養工、工農自養和以工補農,進入“以工補農”階段,代表著農業步入快速現代化的軌道。我國在前段時間快速城鎮化的過程中,出現明顯的“城市偏向政策”,即從農業中獲取剩余補貼工業和城市的發展,大量的生產要素和資本向城市集中,主要表現在:一是將大量的農用地轉為工業用地、城鎮用地;二是大量的勞動力從農業部門向工業和城市第三產業轉移;三是資本更多的是關注城市和工業,較少注入到農業和鄉村。可以說,城鎮化像一架巨大的抽水機,抽走了農村的資源和人才,使得農村勞動力、耕地的數量和質量都在一定程度上不斷下降,而農業的低效性使農村和農業缺乏吸引力,近年來,隨著農村適齡勞動力大量外出和新生代農民趨向于城鎮化打工,中老年和女性已經成為農村的生產經營主體,農村逐漸變得蕭條。城鄉發展的不均衡,致使貧富差距逐年增長,由此所引發的問題也接踵而來。如何加快中國農業的發展步伐,是當今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只有發展農業,提高生產效率,推進現代化農業進程,才能真正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二、農業現代化的現狀及問題
如果做一個橫向對比,把我國近年的數據與美國、日本、中國臺灣等地區不同時期的數據做一些比較,就會發現我們現在與美國30年代、日本60年代、臺灣70年代較為相似——農業GDP占比達15%以下,城市化率在50%以上。這是一個重要指標,達到這個水平后,標志著農業進入現代農業轉型期。
?。ㄒ唬﹪艺吡Υ俎r業轉型
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過程中,一方面有市場的力量在推動,另一方面也有政策的因素在拉動。近些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使得農業迎來了新一輪政策機遇期。從國家層面看,自2004年以來,國家一號文件連續13年聚焦 “三農”,支持農業發展,國家對農業補貼和投入不斷增加,2014年我國惠農補貼總額1.4萬億,2015年1.6萬億,2016年達到1.8萬億。政策的支持也在推動整個農業的轉型發展,我國農業不斷呈現新局面。
在國家高度重視和優惠政策促進下,近年來,我國農業發展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一是,糧食總產量一直呈上升趨勢,截止到2015年,全國糧食實現了“十二連增”,同時肉蛋奶、水果蔬菜、水產品等“菜籃子”產品也極大豐富,人均消費量已經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是,農業產業格局呈現新變化,農業現代化效果逐步顯現。2015年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2∶1(發達國家5:1),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蓬勃興起,休閑農業步入新的發展階段,三產融合逐步深入,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逐步成為社會共識。三是農民的收入持續增長,增幅連續幾年超過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鎮居民的收入增幅,從2014年開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已破“3”,2015年已縮小到2.73:1,2015年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462,創下自2003年以來的最低值;四是大量社會資本開始涌入農業領域,在政策的促進下,農業行業的機會不斷涌現,例如聯想、京東、恒大等企業都在進軍農業。近兩年的新三板成為熱點,農業項目的投資退出機制的多元化,也大大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
?。ǘ┺r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我國農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在華麗的數據背后埋藏著隱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我國農業依然沒有擺脫小農經濟,土地規?;潭刃?,農民收入低,農業競爭力弱。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土地規?;洜I率低,生產效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低下,集約化、可持續發展進度緩慢。2015年在全國13億畝多的承包地中,有大概3.8億畝進行了流轉,占承包耕地總面積的28.8%。從農戶來看,目前把土地部分或全部流轉給他人使用的農戶接近6000萬戶,占全部承包農戶總量的26%(全國農村承包耕地流轉面積達3.8萬畝,江西日報,2015.3.7)。比較世界各國的農業普查數據可以看出,我國戶均土地規模幾乎是最小的,與印度、日本以小規模農場著稱的國家相比,我國戶均土地面積只相當于它們的1/2;與典型歐美國家比,我們大體上是美國的1/200、英國的1/100。(城市工作須與“三農”工作同步,北京日報 2016.2.16)。戶均農地的規模小,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農民的收入低,雖然近年來農民的收入增長較快,但詳細分析農民的收入構成會發現,農戶純收入中有60%以上與農業無關,也就是說,農民不是靠農業來增加收入的。戶均土地規模小,直接導致了我國農業效率低,國際競爭力弱。如果我們不能建立一個有效率、有規模、能自立的農業生產方式,就不能保證農民從農業中獲得足夠、穩定、持續增長的收入,就解決不了“三農”問題。所以,只有擴大農業的經營規模,才可能有一個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方式。
第二,發展方式相對粗放。我國農產品產量持續攀升的代價是生產資料的高投入、生態環境的嚴重惡化和資源約束的逐步趨緊。據相關統計表明,我國農業生產年缺水300億立方米以上,中低產田還占耕地總面積的2/3,化肥農藥的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倍還要多。我們用占全球7%的耕地消納了占世界總量35%的化肥,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產國和消費國。而且我們對化肥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我國氮肥利用率在35%左右,美國糧食作物氮肥利用率約為50%,歐洲主要國家糧食作物氮肥利用率約為65%,比我國高15%-30%。(鄧興旺“走好中國農業現代化之路”,學習時報 2015.12.3)。不僅是化肥,在農藥利用率和畜禽糞污有效處理率方面也處于較低的水平,僅為35%和42%。
第三,農產品供給結構失衡。近幾年來,雖然我國糧食年產量穩定維持在6億噸以上并逐年小幅增加,但農產品結構卻不合理。一方面玉米等產品的庫存量在增大,另一方面大豆以及其它一些優質化、多樣化、專用化農產品卻要大量依賴進口。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第四,農業科技投入與創新有待提升。發達國家中,以美國為首的農業科技成果推廣率已經超過80%,農業科技對農業總產值的貢獻率也超過了75%,而我國的農業科技貢獻率當前僅有56%(2015年)。主要表現在:一是,種業殖民化現象突出,尤其是蔬菜良種方面;二是,農業裝備核心技術亟需突破,據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指出,國外農機產品有7000多種,我國農機產品約有3500種,其中僅10%左右國產整機的技術水平,達到20世紀90年代發達國家水平。棉油糖、果蔬茶種植和收獲機械化水平不足10%。三是,農業科技投入項目的投入不夠穩定,資金投入方式存在弊端。發達國家農業科研機構穩定性科研經費占科研投入的比重高達70%以上,競爭性科研經費不足30%。而我國的競爭性科研課題比重較大,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關系逐漸淡化,不少精力耗費在課題資源的競爭上。(喬金亮“讓土地來檢驗農業科研成敗”,經濟日報,2015.4.15)。
三、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趨勢
美國和日本都是當今世界農業現代化水平較高的國家,它們走的是兩種不同的路徑,代表著兩種不同的發展模式。美國的特點是人少地多,農業是以規模農場為主,發展借助機械和轉基因等技術,走的是大規模機械化農業,通過擴大農作物面積來提高勞動生產率為主的模式。日本是典型人多地少型國家,人均耕地約0.6畝左右,是我國的1/3,世界水平的1/7(世界人均約為3.9畝,中國現在約為1.5畝),但日本也一樣的實現農業高度現代化,它依靠科技進步,通過改良農作物品種,加強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化肥及農藥等利用水平,致力于提高單產,是以提高土地生產率為主的發展模式。美國、日本一個是大規模機械化農業,一個是小面積精細化農業;一個是農業機械化,一個是化學革命、生物技術革命和管理革命。
我國農業現代化既有類似于其他國家之處,又有自己的特色。當前我國目前經濟處于工業中期階段,也是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鑒于我國的國情和國際農業發展的經驗,中國農業的發展也必定要走中國特色道路,對于中國農業現代化未來的發展方向,筆者有以下觀點:
?。ㄒ唬┘彝マr場是適度規模農業生產的主力軍
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是經營規模的逐步擴大和集約化經營。由于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所決定,我國農業生產規?;瘑栴}一直是困擾農業發展的基本問題。目前我國主要農作物單產已接近甚至超過世界先進水平,例如水稻和小麥單產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玉米單產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但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非常低,只有發達國家的1/10左右,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關鍵是要加快推進適度規模經營。
根據農業現代化人口模型,每個農業勞動力需要的土地數量,約在1公頃(15畝)左右,才能達到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中共十八大提出,允許農村土地入市,在土地確權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農村土地流轉力度,使土地資源向種田能手集中,鼓勵民間資本投資農業,推動農業規模化經營。2016年10月《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目的是加快土地的流轉。
農業適度規?;l展走哪條路更合適?從發展形式看四大新型經營主體,即龍頭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是國家未來發展中重點扶持的對象。在這“四類主體”中,應該說家庭農場和農業大戶是未來農業規?;a的主力軍。企業和合作社都可以是生產組織,但它們與家庭農場和農業大戶比優勢不大。當前我國合作社的數量在150萬家左右,通過筆者在多地的調研中發現,目前各地區的農民基本都加入了合作社,但90%以上的合作社并沒有真正發揮其應有的功能,發展較好的全國示范社多數都有公司背景。通過筆者多年的調查及規劃經驗看,目前真正發展好的農業公司大都采取“公司+農戶”的運作模式。單純由公司經營當土地達到1000畝左右后,一般會采取土地分包模式,否則雇工和管理成本會非常高昂,造成規模不經濟。而家庭農場有別于公司,其勞動力以家庭成員為主,老幼都可參與,農忙時親戚朋友也都會來幫忙,不但成本低而且勞動效率較高。發展家庭農場也不是規模越大越好,規模過大依然會出現規模不經濟。根據2014年國家統計局對河南規?;r場的調研顯示,從生產投入費用看,500畝以上家庭農場的投入最大,畝均達1402元;其次是100-200畝,為1343元;最低的是50-100畝,為1086.84元。而從純收益看,100-200畝的家庭農場為最高,為616.00元;其次是200-300畝,為525元;而投入最大的500畝以上的農場,純收益為475元。由此可見,對于家庭農場而言經營面積在100-200畝較為合適(張雯“統計局調研河南家庭農場:經營面積并非越大越好”,每日經濟新聞,2014.9.16)。對于農業耕作而言,家庭農場足以承載起現代規?;r業,且更有利于農民的發家致富。當然,土地規模經營的模式不應是單一的,要因地制宜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比如要發展休閑農業、品牌農業、種養加銷一體化發展等,就需要龍頭企業或合作社來帶動發展。
?。ǘ┥鷳B農業、功能性農業是未來發展的主流
當前中國農業發展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人與自然關系日益緊張……在此背景下,為有效遏制農業面源污染擴大趨勢,2015年3月,農業部明確提出“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發展目標:“一控”即嚴格控制農業用水總量,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兩減”即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量,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三基本”指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農膜基本資源化利用;2015年5月,國務院批復《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提出建設供給保障有力、資源利用高效、產地環境良好、生態系統穩定、農民生活富裕、田園風光優美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新格局。從以上文件看出,我國正在努力從資源過度消耗、環境嚴重污染的傳統“黑色經濟”或“褐色經濟”向“綠色經濟”轉變。發展生態農業,提升農產品品質,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大趨勢。
目前,日本、歐洲等精細化農業國家都對農業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它們都在大力發展生物技術,對化肥和農藥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例如,日本農業已基本上不再用化肥。當前我國普通農產品的“量”已經達到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見圖1),而安全、放心、健康的農產品與發達國家相比還處在起步階段,未來具有較大發展空間。今年兩會上提出的“供給側”改革,對農業提出的要求也是要將農業生產由數量為主,逐步轉向數量、質量并重上來,真正實現農產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這既能解決當前農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更有利于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是今后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任務。
另外,功能農業也是我國農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功能農業是指農產品營養化、功能化。它是通過生物營養強化等技術手段,在自然種養殖過程中讓農作物吸收積累更多的礦物質等功能成分,使農產品具備保健功能,如富硒農產品便是功能農業的具體代表。在我國農業發展路線圖中,將農業高產技術(化肥、農藥、基因工程)、綠色技術(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功能農業技術(營養化、功能化)作為農業科技的三個里程碑,其中功能農業目前處于農業科技的金字塔塔尖。據趙其國院士的推測,到2020年,功能農業的占比會達到我國可食作物耕作面積的1%,2030年左右將上升為10%,到2050年,中國將可能有一半以上的農產品都應具備功能性,以滿足人們健康改善的更高需求。
?。ㄈ捌放妻r業”是農企努力的方向
如上所言,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也逐步從吃飽轉向吃安全、吃營養階段過度,人們開始更加注重品質和食品安全問題,在這種背景下,農業的發展也將會逐步從“實物經濟”走向“符號經濟”,從追求規模和產量為目標的“產業化”發展階段,轉向追求高品質為目標“品牌化”階段。品牌是提升實體經濟價值的符號。有了品牌化,農業規?;庞懈偁幜Γr業標準化才可持續,農業電商才有出路。因此,農業品牌化是農業現代化的核心指標之一,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我國目前正在構建農業品牌體系,但這個過程可能較為艱難和漫長。農業品牌的本質是農業產品品質,品牌打造的主力是企業。聯想控股宣布進軍農業時,董事長柳傳志就明確表示“投資現代農業的總體戰略將是從品牌入手!” 目前除了很多企業在為之努力外,不少地方政府也在積極的推動“區域品牌”建設,區域品牌有利于帶動縣域經濟的發展,如“五常大米”“煙臺蘋果”“聊勝一籌”等等,這些都屬于區域公共品牌。在家庭農場、合作社以及中小企業沒有能力和實力去構建自身品牌的情況下,依靠政府打造的區域公共品牌去宣傳和營銷不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當前來看,宜采取區域公用品牌與企業品牌的母子品牌戰略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一些區域品牌因沒有管理好,出現了品牌仿冒、濫用和監管難的問題,例如“五常大米”“陽澄湖大閘蟹”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四)智慧農業是農業現代化的新興熱點
農業信息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我國要實現農業的現代化,迫切需要信息化的支撐。農業信息化作為集促進生產、提升服務和保護生態的農業生產模式,在發達國家已被廣泛應用。據美國農業部統計,2012年已有69.6%的美國農場使用互聯網進行農業有關的生產經營活動,有38.5%、23.7%農場分別使用DSL(數字用戶線路)服務和衛星遙感服務;日本人均耕地僅有0.6畝左右,但通過農業信息網絡、農業數據庫系統、精準農業、生物信息、電子商務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了播種、控制與質量安全及農產品物流等方面的智慧化,農業安全生產和農產品流通效率位居世界前列。(“智慧農業: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趨勢”,學習時報,2016.5)。當前,我國“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農業信息化、智慧化也被高度關注和重視,2016年5月份農業部、發改委、中央網信辦、科技部、商務部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斗桨浮诽岢?,到2018年,農業在線化、數據化取得明顯進展,管理高效化和服務便捷化基本實現,生產智能化和經營網絡化邁上新臺階,城鄉“數字鴻溝”進一步縮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有力支撐農業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
當前,在筆者調研的多個省市中,從政府層面在積極的推廣農業信息化系統。伴隨著我國農業規模化的發展,生產領域中的智能設施與互聯網充分結合,將廣泛應用于種養、養殖的生產作業環節,借助信息化手段,將有利于規范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例如能有效控制動植物的生長環境、精準控制生產資料的投放等。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最難的是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這是我國農業的“短腿”,但智慧農業的建設下,農業標準化問題將得到逐步解決。在食品安全環節,通過信息化系統將打造農產品安全溯源系統。配合生產的標準化,通過智能化設備實時精準地檢測農產品品質,能保障最終產品的質量安全。目前各省市都在積極地推廣。在農產品經營環節,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的應用,打破了農產品市場的地理限制,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例如,偏遠山區的農民也可借助于互聯網直接將原生態的農產品送到城市居民的餐桌上,從而大幅減少流通過程的中間環節,增加農民的收入。現在不少地區還提出“電商扶貧”的策略,通過農村電商的發展,使“從田間到餐桌”成為現實。在互聯網的催化下,近年來私人制定農業也得到蓬勃發展。在筆者曾調研過的萬年縣,是稻作文化的發源地,該地區種植的綠色有機稻米,私人定制價格能達到12000元/畝,比普通水稻的1200-1800元/畝,多出了近10倍。
?。ㄎ澹┺r業裝備業將迎來新一輪春天
當農業規?;?,就必然加大農業機械的投入,提升農作物的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以色列的土地資源非常匱乏,農作物生長環境比較惡劣,但是其農業發展較好,且大量出口歐洲國家,靠的是農業裝備;美國大規模的農業生產也是靠裝備。美日法等國家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基本實現了農業的全面機械化。當前,我國的農機裝備相關技術整體水平與這些國家相比落后20-30年。這也是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僅為發達國家2%左右的重要原因(來源:《中國現代化報告2012:農業現代化研究》)。2010年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正式頒布,提出到2020 年我國要成為世界農業裝備產業強國。《中國制造 2025》也明確了農業裝備是重點發展的一個領域。
目前我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已突破60%,但發展仍存在諸多“短板”,甚至某些領域至今仍然空白。從作物上看,雖然小麥生產基本實現了耕種收機械化,但其它作物的綜合機械化水平仍然偏低;從環節上看,雖然耕整地環節機械化水平較高,但部分作物的播種、植保、收獲、烘干、秸稈處理等環節機械化水平仍然落后,例如水稻、玉米;從區域上看,雖然東北、華北等平原相對廣闊的地區裝備水平和農機作業水平較高,但其他地區相對落后;從農機近期剛剛涉及的領域來看,棉花、加工番茄、甘蔗、花生、甜菜等經濟作物收獲技術裝備的應用國內基本尚屬空白,此外,還有一些適用于丘陵山地的輕便型、輕簡化農機技術裝備亟需加強技術支撐。
結合我國機械化發展現狀,未來應該著力推進我國由農業裝備制造和使用大國向強國轉變的農業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支撐體系建設,以推動農業生產高效率、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為目標,推進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技術特點的高端農機裝備,以輕量化、輕型化為特點的丘陵山區農業機械,以保障高效生產、品質安全、生態環保為核心的全面全程機械化技術裝備。
(六)職業農民是未來土地的真正主人
要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步伐,教育是基礎,科學是關鍵,人才是核心。當大量土地集中于少數農民手中或農民進入農業公司打工時,就會對其綜合素質及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梢哉f,沒有現代化的農民,就不會有現代化的農業。在美國,高中以上(包括大學)文化程度的農民的比例達90%,50歲以下的農民中有50%具有大學或大專文化水平。他們既能從事農場企業管理,也能操作計算機、各種農業機械既是企業的管理者,也是熟練的技術工人。因此,加大農民培訓,積極培訓“新農人”對于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而言任重道遠,需要將職業農民培育納入國家教育培訓發展規劃,形成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
此外,現代農業的綜合發展已經不再限于傳統的生產領域,綜合發展已經成為一種必然,因此,在農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除了農民的專業化外,對農業其它人才的需求也同樣非常迫切。隨著農業產業與二三產業的不斷融合,各類農業園區的不斷興起,園區經營對職業經理人的需求也越發迫切,這些人才不但掌握農業的基礎理論,對農業市場高度敏感,要能深諳園區經營之道,具備優良的管理素質,同時對其它行業如旅游、休閑等知識也要比較熟悉。對于這些知識能力跨度較大的人才以及科研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市場調研人員、市場開發銷售等專業人員,都是我國農業現代化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高端人才,當前較為緊缺,也很可能是未來發展的瓶頸。
?。ㄆ撸┺r業專業服務將得到蓬勃發展
農業專業化服務水平代表著一個國家農業發展的水平,專業化程度越高代表農業發展水平越高。當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各種農業服務組織就會應運而生,從耕種、田間管理、收割、運輸、儲藏、營銷等都是由專門的服務組織承擔。在這方面日本發展最好,從前期生產資料、中間的田間管理,到后期的收獲及銷售等各個環節,農業專業化服務高度發達。目前,我國一些農業發達的省市,也在不斷創新農業專業化服務,發展水平也越來越高,以唐山市為例,其農業專業化服務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打造:
從政府的角度看,其構建了“金字塔”型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F代農業科技先行,發展現代化農業肯定離不開農業科技和技術人員。為推動全市農業科技發展,唐山市由政府牽頭,對全市農業科技發展實施主導產業首席專家“一對一”服務模式;同時與全國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構建全市農業的專業研究團隊;依托首席專家和科研團隊,構建基層百名農業科技專家,將百名農業科技專家、科技特派員對接百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常年提供“一對一”的技術服務,開展技術落地與技術實施指導;另外,通過政府牽頭,還構建了農技推廣平臺“家管家”,積極推進“農業職業學?!钡慕ㄔO等。
從社會化服務角度看,唐山市積極引進和培育種業、肥料、農藥、飼料、農業裝備科技型企業產前、產中和產后等各類型專業服務企業,為大戶和企業提供專業服務,同時積極引導農戶加入“豬聯網”“漁聯網”等專業化的互聯網服務體系。另外,還打造多元化的農業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服務等。
四、結語
在國家城鎮化不斷升級的今天,延續數千年的小農經濟也在逐步發展變化,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多業態的融合經營。農業具有“接二連三”的功能,與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產業鏈融合可以有多種方式,催生出多種新興業態,如農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子商務等,在中國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特別是休閑農業,當前大城市周邊的觀光休閑農業正如火如荼地發展。中共十八大也提出要建立新型產業體系,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促進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未來,農業旅游、鄉村生活將會成為城里人周末休閑的重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