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青島市不少細心市民發現,青島市區部分便利店出現一款特別的礦泉水,瓶體上印著失蹤兒童頭像及其基本信息,廠家承諾對幫助孩子還家者重獎10萬元。對此,有人認為這是企業的創新義舉,也有人質疑企業是借機牟利。(11月15日《法制日報》)
把失蹤兒童信息印在礦泉水瓶上,盡管有商家的重獎吸引人,盡管這一創新引發了輿論熱議,但4個月過去了,仍沒有收到一條有價值的線索。于是,有人斷定,這又是一次不成功的策劃,是一個餿主意,噱頭大于實質內容。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么?應該看到,現在這只是開端,未來商家還要把這種特殊的礦泉水產品投放到全國各地。隨著范圍擴大、時間推移,它的影響力會增加。而更多線索涌現,找到失蹤兒童的概率也會大增。到時,哪怕只出現了一例成功找回的案例,也足以讓一個家庭重獲團圓,這還是餿主意嗎?
退一步說,萬一通過這種方式遲遲沒能找到小孩,也不算是一種失敗。相對于數以十萬計的失蹤兒童群體,個人信息能出現在礦泉水瓶上的孩子畢竟有限。而且,找回失蹤兒童關鍵在兵貴神速。失蹤時間越短,找回概率越大。而恰恰一款產品從設計到走下生產線,需要大量時間,這是無法改變的。但此舉至少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對于拐賣兒童的人販子也是一種震懾。
所以,把失蹤兒童信息印在礦泉水瓶上,更主要的功能是擴大影響,增加失蹤兒童信息的曝光率。這一思路,一些家長曾經實踐過。他們手持自己制作的印有孩子信息的紙板,尋求幫助。而諸如“寶貝回家”這樣的公益網站也在做同樣的事情。那么,開發一款日用品,讓大家在喝水解渴之余,多了解一些尋找失蹤兒童的信息,又何嘗不可呢?
每每說到尋找失蹤兒童,都會提及美國的安珀警戒系統。這一系統讓美國的失蹤兒童尋回率從1990年的62%,增長到今天的95%以上。現在,國內也在開發類似的系統。可以預見,隨著硬件的升級,失蹤兒童的找回率會隨之增加。但也要看到,在全社會營造濃郁的氛圍,也是關鍵的一環。這不是一種簡單的“人販子該判死刑”的情緒宣泄,而應該是,讓更多人知道這個事情,知道怎么科學有效地幫忙。這是一個全民參與的大工程,企業應該在這中間扮演重要的角色。從這個角度講,美國的很多零售店在門前專門設置尋找失蹤兒童的公告欄,和這次把失蹤兒童信息印上礦泉水瓶,在實質上并無區別。
總之,只要是為找回孩子增加一點成功率,這樣的創意就絕對不是什么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