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201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已接近尾聲,截至22日的數據顯示,報名系統審核通過的人數超過88萬人,最熱職位來自民盟中央,競爭比已接近6500:1。目前,仍有400余職位“零報名”,這些職位多來自偏遠地區的基層崗位。(10月23日人民網)
國考已經是國人不舍的情懷,每年的國考季都要吸引大量的考生趕考,媒體的跟風報道,尤其是在報考環節中宣揚的“冷熱”病從未根治。從今天最新發布的消息,崗位最熱的6500:1,最冷的有400余職位無人問津,都看出來不正常了,不是病,是啥?
國考并不是沒有成本。對國家來說要動用大量的人、財、物對職位進行設計,更有組織專家命題,資格審核、閱卷、面試、體驗、考察、錄用、培訓等等環節,就是為了把優秀的人才“雙向”選用到合適的崗位,這些成本不光有國家的經費,還包括大量的精力和智力。對考生來說,培訓費、報名費、“車馬費”、住宿費倒在其次,一年的光陰、一年的努力可能又要偷偷的溜走。這都是我們所必須付出的成本,但絕不是要付出代價。
那么問題就來了,想考進的爭得頭破血流,進不了;想進人單位的招不到人。按理說人往高處流,考生向中央國家機關和條件好的職位“賭”一把無可厚非,但也不至于幾千人去競爭一個崗位,也不至于我們提供的崗位及其條件,讓考生覺得差得讓人尷尬,吃上“鴨蛋”。
上至中央國家機關,下至基層站點,都需要與之相適應公務人員。國考的“冷熱”,無形之中考生的不冷靜、不理智的報名行為就已經把自己堵在了“門”外。一方面,我們在報名的環節要盡可能做出更加完善的設計,如職位的條件設計是否還要更加合理,如在報名人數達過多時是否自動預警,讓考生知難而退。另一方面,考生也要對自身做出科學的評估,公務員只是一種職業,報考與之相適應的職位,不盲目自大,也不好高騖遠。三是社會也不要只看熱鬧,甚至是考生的家人及朋友都要幫考生做些參考,助力而不要添亂。四是我們糾結于報考的最低比例3:1,可否考慮達到幾千人報名而又只招錄1人,報名系統自動關閉,這都需要進行依法科學設計。
客觀上,公考的職位有層級、地域、待遇等差異,考生也有差異化的選擇,但是“冷熱”的幅度應有限,通過各方的努力是可以把“病”祛除的,我們不能總是“年年花相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