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曾在新聞發布會上公開表態稱,今年首要任務,是使所有的地方都能夠出臺具體落實國務院戶籍制度改革的做法和政策。
在中共中央發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成為關注重點。這項改革要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并與城鎮居民有同等權利和義務。
在專家看來,戶籍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建立與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相適應的一系列制度保障,因為這些才是捆綁在戶籍上的利益。只有建立健全與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相適應的就業、醫療、教育、社保、住房、土地等制度,才能逐步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
中國國際城市化戰略研究委員會委員、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說:我也曾經提出取消戶籍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國民信息系統,國民信息系統是將公民的個人檔案、信用記錄、犯罪記錄、收入、住房、社保等,集成在一塊供各個部門分享。現在國務院的戶籍制度改革和各地的戶籍制度改革基本上都是朝這個方向走的,是在弱化戶籍的功能,強化建立以身份證或者是居住證為中心的一個全方位的信息登記系統。從這方面來看,無論是國務院還是各個省市的戶籍改革意見,都是朝著建立現代社會的方向邁進了一步。
李秀彬說,中央深改組日前通過的《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針對的也是目前農村人地分離格局下的農地權利體系。戶籍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是中央提出的農地三權分置改革順利實施的保障,而農地所有權、承包權及經營權三權的規范和保護,無疑也是戶籍改革為推動城鄉要素流動與整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改革目的最終實現的一個重要條件。農業戶籍取消了,原農村居民的身份改變了,村集體成員土地權利的規范和保護問題就愈加突出出來了。要求農地的承包權必須完整賦權,真正體現承包權作為財產權的性質。除了已經賦予的使用權、收益權及流轉權外,也應該賦予抵押、繼承及轉讓權。
實際上,各地在落實國務院文件上對于開放戶籍制度都有各自的小算盤,這也使得政策總體進展稍顯緩慢。人們擔心的是,農村城鎮化可能導致的農民“失地”問題,還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的戶籍制度改革使得農民向城市轉移,將提振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外界也擔心,三、四線城市可能會有大量人口進入,而這會推高城市的房價。
胡星斗認為,取消農業戶口可能在某些官員眼里,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農民的土地、宅基地。的確,現在農村還存在著空心化的局面,土地應該得到整理。各級官員不能夠僅僅是為了盯著農民的土地、宅基地,而應當在農民自愿和政策的正確引導下,在解決農民的社保、醫療、養老、低保以及子女教育、就業等情況下,才能夠去征收農民的土地。這樣的話,在公平合理的前提下征收農民的土地,有利于加快中國的城鎮化,也有利于加快現代化的步伐。
也有專家表示,沒有必要對上述問題過度擔心。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居民制度不是剝奪農民的財產,而是給予農民平等的身份,平等的待遇。“居民戶口既不是變成非農戶口,也不是過去概念的城市戶口,而是強調在國土范圍內,都是平等的身份。”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陸杰華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他指出,戶籍改革有不同的路徑,即使放棄土地,也不應該像過去那樣簡單給予現金補償,肯定要在社保、基本公共服務上拉近和城里居民的差距,否則僅僅給房子、給錢,福利待遇卻沒有跟上,農民也不會愿意。